手足口病区及患儿的消毒隔离措施
含氯,消毒液,疱疹,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治疗及护理,2结果,3消毒隔离措施,1病区的位置,2病区的环境设施管理,3陪护人员及患儿的消毒隔离,4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5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隔离,4讨论
盛忠英(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南阳 473058)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1]。其被国家列为法定丙级传染病。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5~6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3例,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及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3例患儿,男31例,女22例;年龄8个月~6岁。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45例患儿伴发热,体温37.8~38.7℃,少数患儿伴咳嗽流涕、食欲不振。24例在清醒平静状态下出现肢体肌阵挛、易惊、精神差,伴不同程度发热定为重症。所有患儿均于手、足及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斑丘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mm,数量不等。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壁薄,疱内液体清,有轻度痒感或痛感。其中21例可见臀部皮疹。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疱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