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318560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儿童性早熟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邹海英  余丽蓉  杨利Q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性早熟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作出总结和探讨。结果 其中21例为真性性早熟,54例为假性性早熟,33例为部分性性早熟,多数发病病因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早熟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儿童;性早熟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68-02

    儿童性早熟指的是一种青春期提前到来的内分泌疾病,即患儿在性发育年龄前出现第2性征。由于生长发育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所以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存在一个界限模糊的问题。目前广泛认为女孩8岁之前出现第2性征发育、10岁之前出现月经来潮;男孩10岁之前出现性发育即可诊断为性早熟。性早熟可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真性)性早熟、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假性)性早熟等。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儿童性早熟普遍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该病的发病率目前已经高达0.6%以上,成为仅次于儿童肥胖症的儿童第2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与个体遗传、宫内发育环境、营养、各种压力、地域及外界内分泌干扰物的接触等多种因素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指的是存在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干扰激素功能来引起人体生物学效应的化合物,是一种对内分泌系统有害的物质[1]。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108例性早熟患儿的病例,分析和总结其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108例性早熟患儿,其中男7例,女101例,年龄1~9岁,平均(6.7±1.8)岁。其中21例为真性性早熟,男3例,女18例;54例为假性性早熟,男2例,女52例;33例为部分性性早熟,男2例,女31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对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