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002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血小板减少2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报告2例本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病例。 方法 回顾分析此2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临床表现。 结果 2例患者在使用IABP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最低的达35×109/L,但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其中1例患者因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另1例患者存活,该患者撤离IABP后血小板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需要密切监测。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小板减少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70-02

    随着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普及,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益。但对于非PCI医院转运至我院或行补救性PCI的患者,往往可能存在心肌的广泛损害或泵衰的发生。既往我们基层医院常常选择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但疗效往往不佳且存活率低。随着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术这种机械性辅助方法认知度的提高及广泛应用。我院自2010年开展IABP术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休克患者以来,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2例,现将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75岁,因“间断胸痛20 h,伴晕厥1次”于外院诊断为下壁、右室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入我院急诊科。查体:P:44次/min,BP 70/40 mm Hg,嗜睡,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啰音。HR 44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床边心电图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并“ST II、III、aVF、V3R~V5R 弓背抬高0.1~0.2 mV”,予提高心室率、扩容、临时起搏及急诊PCI,造影示右冠完全闭塞,顺利开通血管,植入支架。术中患者血压不升,同时行IABP 辅助治疗。术后予氯吡格雷(75 mg/d)及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监测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出现减少。术前急查血小板值为110×109/L,术后第1天血小板 82×109/L,术后第2天55×109/L ,术后第3天因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其间患者无活动性出血临床表现。

    例2,男,73岁,因“胸痛胸闷4 h”入急诊科。查体:P:53次/min,BP 90/60 mm Hg,急性面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性啰音。HR 53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床边心电图示“ST I、aVL、V1~V6 弓背抬高0.2~0.4 mV”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学等生化指标,同时急诊PCI。造影示前降支完全闭塞,顺利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术中患者出现出汗、恶心呕吐,血压低至60/40 mm Hg。排除迷走反射,考虑为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合并左心泵衰。予多巴胺持续泵入并置入IABP。PCI后急查结果回报 TNT>50 ng/mL,Mb 824.4 ng/mL, CK-MB>300 ng/mL,心肌酶谱:CK 6465 U/L,AST 750 U/L,a-HBDH 2055 U/L,LDH 2041 U/L,血小板 106×109/L。术后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20 mg/晚)控制血脂治疗。监测也发现血小板减少现象。血小板术后第1天 77×109/L,第2天 57×109/L ,第3天 36×109/L,第4天 35×109/L。术后第4天晚撤离IABP,口服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第5天 49×109/L,第6天 80×109/L,第7天 110×109/L(抽血时间为每天上午6点整)。出院后随访血小板未再出现下降情况,患者也无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咯血、血尿、黑便等症状。

    2 讨论

    2012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提出,对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IABP[1]。但对于已经行急诊PCI联合血管活性物质治疗疗效不佳的休克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临床上仍考虑联合应用IABP帮助患者度过心肌梗死急性期。IABP 是一种将球囊置于锁骨下动脉与肾动脉之间,在触发信号与驱动装置控制下的机械性支持方法。在舒张期充气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收缩期放气降低心脏后负荷。最终达到增加冠脉供血,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衰的疗效[2]。IABP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血小板减少、肢体缺血、栓塞、球囊破裂死亡等,总体发生率平均为20%~30%[3]。但其中关于IABP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没有明确的报道。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存活,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更需着重关注血小板减少情况。老年患者正常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影响着血小板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患者出血及栓塞等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越高。骨髓的造血功能、血小板的产生、血小板自身的聚集功能等也与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加之老年患者血液成分的变化,如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血管内皮通透性、完整性的改变,血管弹性的下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下降,一旦在血小板迅速减少状态下,特别在应激期间如急性心梗时,其出现致死性出血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本2例患者既往均无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第2例存活患者停用IABP后,血小板遂逐步恢复正常,不支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诱导的血小板减少[5-6]。故考虑与主动脉内球囊工作时对血小板机械性接触损伤有关。IABP过程中需持续使用肝素,因条件不足无法行免疫学检测完全除外肝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HIT)[7]。就所查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对于70岁以上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应用IABP技术支持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较少,加之本报告样本量较少,是否70岁以上老年患者运用IABP都会出现血小板的减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临床工作中,需密切监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并IABP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特别为老年患者,一旦发现血小板极重度减少并出血倾向时,需考虑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需重新评估使用IABP的利弊,以决定是否尽快撤离IABP。有资料显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血小板也是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宋莉,颜红兵.2012年ESC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治疗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6):688-690.

    [2] 吴迪,薛军,范烃东,等.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PCI治疗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2026-2027.

    [3] 吴雪萍,朱平,刘宏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51-353.

    [4] 钱方毅.抗血小板疗法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7):556-560.

    [5] 乔森,雷鸣,寇玉红,等.老年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2-23.

    [6] 陈长源,张海涛,黄丛春.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一例[J].空军医学杂志,2012,28(3):180-181.

    [7] Bream-Rouwenhorst,HR Hobbs,RA Horwitz,et al.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parin combination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2008,21(4):350-356.

    (收稿日期:2013-04-22), 百拇医药(杜煜 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