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节育器异位诊疗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宫内节育器是使用我国生育期妇女最广泛的避孕方法。据估计,目前中国的已婚育龄妇女数约有2.58亿使用IUD的妇女约1.3亿,约占全世界使用总数的80%[1]。随着IUD品种类型的增多及使用年限的限制,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提高。如脱落异位、异常出血、腰腹疼痛、白带增多甚至腹腔穿孔、临近组织器官损伤等。尤其是无症状的脱落异位腹腔导致非意愿妊娠的危险,给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宫内节育器异位原因有可能与医务人员技术、操作经验不足或妇女自身因素以及环型选择、放环时机不当等有关。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节育器种类不断更新,如较早使用惰性金属单环、麻花环、混合环、宫形环,因避孕效果较差,国内已趋淘汰。而以活性节育器取代之。活性节育器是利用节育器为载体,带铜或锌等金属、孕激素、止血药及磁性材料等[2]。置入宫腔后能缓慢释放活性物质从而增加避孕效果,降低副作用。各型环的优缺点不一,本研究回顾42例IUD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位原因,探讨取器方法,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选择环型方面进行经验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查阅病案的方法,查阅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42例节育器异位患者病历。患者年龄在24~56岁,平均(39.4±3.5)岁。已绝经者占23.8%(10/42);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各占57.1%(24/42)、42.9%(18/42);放置宫内节育器有7d~30年,平均放置时间(9.1±2.2)年。哺乳期放置24例占57.1%,人工流产术时放置2例占4.8%,剖腹产术时放置1例占2.4%。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有腰腹坠痛者42例占68.0%,觉尿频尿痛者3例占5%,无症状者17例占27.0%。
1.2 临床诊断
42例节育器异位嵌顿穿孔均由B超、宫腹腔镜、X线或剖腹探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