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092907
切中临床需求,解密全球创新药临床开发策略(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科学》2017年第10期
     如何能前瞻性地综合各方因素,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新药研发活动,既是挑战也是機遇。在模块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及趋势”中,组委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和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维义博士,围绕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重大主题,从新药审评审批的药政管理,到肿瘤、糖尿病、罕见病三大重大疾病领域的临床需求和趋势,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刘鹏副主任在作主旨发言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刘鹏副主任在报告中向参会者介绍了从我国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角度发掘肿瘤领域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及研发思路和趋势。他指出,新药研发为患者生存带来了质的飞跃,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从1978年的2~4个月,延长到2015年的40个月,然而在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任重而道远。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球9985个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非肿瘤药物的试验成功率为肿瘤药物的2倍,Ⅲ期临床试验成功率最低。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备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体系、高素质的研究者队伍和为临床试验提供技术支持的多方协同。刘鹏副主任还谈到了PD-1抗体在国内的注册情况,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整体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在作主旨发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对东西方糖尿病多样性的差异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据估算,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快速增长,每年新发680万例,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为30万人,不到1%,目前已达到9.7%,日本糖尿病患者基本维持稳定,英国1995年至2010年糖尿病增长率不到2%,而印度也呈现上升趋势。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多发疾病与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相关。因此,研发药物必须要注意的是,药物不一定能解决一个国家多发疾病的相关文化问题。糖尿病所导致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是发达国家肾脏移植的第一大原因,糖网病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第一大原因,而40%的非外伤截肢是由糖尿病足导致,所以必须解决糖尿病的意义就在于此。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糖尿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现型不同;二是在病理生理机制上,东方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三是东西方人在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不一致的。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维义博士作主旨发言

    郑维义博士在会上分析了罕见病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及趋势。他指出,市场预测国际孤儿药每年增长率为10.5%,2020年预计年销售量为1760亿美元,FDA每年批准的新药中,孤儿药约占40%。罕见病可以明确是基因病,如囊性纤维化、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亨廷顿氏舞蹈症等。以亨廷顿氏舞蹈症为例,它是单一基因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性疾病,美国有这类患者3万人。据估计我国罕见病患者人数约为2000万,患者组织约70多个,而目前我国尚无官方罕见病定义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17年2月,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发布了民间版144个中国罕见病参考名录(修订版),2016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也发布了56个上海市主要罕见病名录,青岛、上海和浙江已将部分孤儿药列入医保报销目录,青岛和浙江建立了罕见病医药保障机制,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孤儿药仅140多个,有些廉价的孤儿药正遭遇没有企业生产而断药的困境,孤儿药研发企业寥寥无几。我国孤儿药市场正处在孵化期阶段,在法规、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采取基于中国,定位全球市场的孤儿药国际化开发策略势在必行,可以选择在美国有孤儿药标签,但在中国却又大量患者的药物进行立项和研发的模式,采用老药新用,氘代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是可行的孤儿药快速上市的途径,孤儿药研发是我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捷径。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宁志强博士

    4月20日下午开始的模块二“临床开发计划综合考量”讨论由宁志强博士主持。临床开发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目标适应证、试验设计、实施计划、风险评估、药政管理、预期结果等,贯穿于新药临床开发的各个阶段。如何结合科学、运营、市场等综合考量去制定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开发计划,是一个新药能否上市、何时上市至关重要的过程。和铂生物医药副总裁刘晓曦博士、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临床研究和开发部负责人张怡博士、诺思格(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前FDA肿瘤药物研发生物统计审评部门负责人)陈刚博士分别从新药临床开发计划的概念、流程和制定策略、早期临床开发要素及计划、后期临床试验设计等角度,通过企业实战案例,对临床开发计划的综合考量给予了深入解读。

    圆桌讨论环节

    在模块三“创新药研发热点圆桌讨论”中,来自国内创新药企业高层及国内顶尖技术的研究者参与了圆桌讨论。翁建平副院长主持疾病领域论坛,围绕糖尿病领域临床研究技术及研发热点展开了讨论。陈力博士、吴永谦博士、郑维义博士和思路迪医疗科技集团CEO龚兆龙博士分别主持三个创新企业CEO圆桌座谈。国内企业已经由仿制药为主逐渐转变以创新药研发为主,新药上市是药物研发重要的里程碑。新药上市后如何面对商业化对企业带来的新挑战?如何避免可能的风险和创新陷阱?对企业新药临床开发策略制定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原创药不仅要扎根本土,还要走向世界,本土创新药如何实现欧美国际市场准入?圆桌座谈围绕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宁志强博士在主持圆桌座谈时,结合其在我国开展原创性新药研发及自主原创新药的国际联合开发的深刻体验,分享了以单臂Ⅱ期为关键性试验结果获得加速审批上市的案例——西达本胺在不同阶段的研发策略考量、如何与审评部门就关键注册试验设计进行沟通交流,及获得有条件批准的研发历程。西达本胺的研发注册历程提示,企业与审评机构推进优秀产品加速上市的心情是一致的,但研发企业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在提出特殊审批申请前做足功课、收集足够的试验证据并匹配法规要求,才能在与审评部门沟通交流时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更大程度上获得审评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共同推进产品的上市进程。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