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其临床实践
等待时间,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诊疗等待时间比较,2两组患者规范诊疗比较,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3讨论
梁泳夫 张 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 5282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疾病,治疗早期的关键在于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并进行有效的规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绿色通道是否能保持畅通、溶栓是否能迅速、卒中单元是否具有极高效率等因素都是制约疗效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相关数据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致残率在不断上升。提高规范化的诊疗和缩短诊疗时间,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医院的客观条件、其他因素及医生诊疗水平影响甚至决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时间。临床路径使医院治疗更加的标准化,提高治疗质量的同时,还保障医疗的安全,患者的费用易于接受,提高患者满意度[1]。临床路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科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4 月~2017 年4 月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前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 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 例为研究组。对照组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年龄35 ~78 岁,平均(53.1±0.3)岁;对照组40 例,男30 例,女10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53.2±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