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1年第5期
编号:119261
抗肿瘤类药物在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3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
胬肉,结膜,青光眼,1抗增殖代谢,1青光眼,2翼状胬肉,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4泪道阻塞,2抑制新生血管生成,1角膜新生血管,2虹膜新生血管
     蒋姣姣 丁芝祥 邱梅园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广西桂林 541001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影响相关蛋白和酶的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1],根据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可分为细胞毒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细胞分化诱导剂、细胞凋亡诱导剂、新生血管抑制剂、基因治疗等[2]。许多眼科疾病与增殖代谢、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肿瘤药物的特殊作用机制使其早用于眼科疾病,如青光眼滤过手术、翼状胬肉手术,新生血管疾病如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息肉状脉络膜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等。本文就抗肿瘤药物的抑制增殖代谢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这两个方面作用在常见眼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1 抗增殖代谢

    1.1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原发性青光眼的经典治疗术式,术后手术区域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瘢痕,导致滤过道狭窄甚至阻塞。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抗瘢痕药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瘢痕形成,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3]。

    丝裂霉素(mitomycin,MMC)作为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抗瘢痕化来保持滤过道通畅,这使得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成为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4],这已经在世界范围基本形成共识,并且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5]。但MMC对正常增殖的细胞及静止期的细胞也会产生抑制,因此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首次手术应使用低浓度MMC[6]。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中应用MMC却对于提高术后效果无明显作用,可能与引流阀作为一异物长期持续刺激周围结膜巩膜组织,引起的纤维化反应超过MMC抗纤维化作用相关[5]。另外一种和MMC被国内外公认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瘢痕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使用5-FU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