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肾两虚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探讨
土茯苓,车前子,苍术,1病因病机,2方药依据,3医案举隅,1病案1,2病案2,4讨论
周培荣 孙绍裘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含量过高而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引起趾、指、踝、腕、膝、肘等部位肿胀疼痛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有关节畸形[1]。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2-3],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4]。目前用于治疗痛风的西医药物虽可缓解症状,但普遍存在不良反应[5],而且在病程中常伴随各种并发症及代谢综合征[6-9],停药后痛风症状易复发。中药治疗痛风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疗效可靠。有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痛风较单纯西药治疗而言,更能降低患者尿酸、炎症因子的水平,在改善关节功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0-13]。传统中医认为痛风起病内因为脾肾两虚,外因为邪气侵人,基于脾肾两虚论,拟健脾益肾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附验案两则。
1 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中的“痹症”范畴,痹症可分为热痹、着痹、痛痹、行痹等[1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故为痹热。”《诸病源候论》将其称为“历节风”,载:“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称其为“白虎历节”,载:“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指出:“皆因体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