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56240
腱鞘炎局部注射引发指端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8期
腱鞘炎局部注射引发指端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屈指肌腱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皮质类固醇,血管
     【摘 要】 文章报告了局部注射治疗腱鞘炎所致指端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了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选择、腕部血管的解剖、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皮质类固醇;注射;血管;指端坏死;防治

    常见的腱鞘炎主要是屈指肌腱腱鞘炎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一般根据腱鞘炎的分度选择治疗方法[1]:1度(有局限性疼痛,并有压痛,但不出现弹响,主动伸屈活动正常)或小于半年内的

    2度(屈伸时产生弹响,但活动后消失或减轻,可完成主动伸屈活动),多选择药物注射治疗。因操作部位表浅,定点容易,又不在椎管等危险区域,所以并发症的严重性不会引起操作者的足够认识。注射操作时动作幅度大,反复穿刺损伤神经血管,未掌握正确的注射角度,随意改变注射深度,注射时未进行回吸试验以确定是否误入血管,注射速度过快;选择的药物随意性大,错误地选择颗粒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局部解剖不熟悉,药物误入“鼻烟壶”内的桡动脉或指掌侧固有动脉,引起动脉痉挛或堵塞。手部缺血[2]或手指指端坏死[3]等并发症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可恢复的伤害。现就如何避免发生手部缺血或手指坏死,介绍如下。

    1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选择

    贺柏林等[4]认为治疗腱鞘炎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首选地塞米松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