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56425
经筋痹的源流(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8期
     本病的发生与经脉、脏腑疾患之间可相互影响。一方面,虽然本病有局限性,但经筋损伤会导致相关经脉阻滞,引发相应的经络疾病。若气血痹阻日久,经脉运行气血、营养内脏的功能失调,进一步会引发脏腑疾病,如“筋痹不已,内舍与肝”。另一方面,由于经筋赖脏腑经脉气血以滋养,故经脉不利,经筋失养;或脾胃素虚,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或肝血不足,经筋失养,皆可引发本病。需要注意的是,由其他疾病继发或并发本病也很常见,如肢体痹、肝痹、筋痹、损伤痹等,常可兼见经筋痹。

    3 经筋痹的证候表现

    《内经》除了记述十二经筋的循行部位外,还详细描述了各条经筋痹的证候特点,为后世所宗,历代医家对此很少补充。《灵枢·经筋》论述经筋痹以经筋所属组织的肿痛、筋急、转筋、筋纵、筋痿、不用等为主要表现,还包括“目不开、合”“阴器纽痛”“阴器不用”“耳中鸣痛引”“舌卷”“胁急吐血”“胸痛息贲”等诸多证候表现,病变涉及经筋循行的四肢、关节、头项、五官、躯干、脏腑多个部位,最后又总括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说明本病多以筋急、筋纵为主要症状。

    3.1 筋急与筋纵—经筋痹的主要表现 十二经筋病候虽各不相同,但其病理变化总不外筋急与筋纵两端。如在致病因素相同的时候,由于受邪经筋及其部位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湿热不攘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