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53943
痛风中医病名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9期
     2 古之痛风同证异名者多见,应属类风湿关节炎(RA)范畴

    2.1 痛风元以前称之为“痹证”“风湿”“历节”或“历节风证” 古医籍所描述的痛风,是一种与风寒湿邪有关,以全身关节游走性肿痛为主要特征的病证。《黄帝内经》最早将其归为 “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者。”(《素问·痹论》)此后,张仲景则将此类证候称为“风湿”或“历节”。其在《伤寒论》中称之为“风湿”,如“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又提出了“历节”的病名,并将“风湿”与“历节”并列分篇论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所剧者,名风湿。”又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隋代巢元方则又提出“历节风”的病名:“历节风之状,短气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

    2.2 朱丹溪首次提出了痛风证名,但又归为“白虎历节风证” 元代名医朱丹溪首次提出了痛风证名。他在1347年所著的《格致余论》中立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