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49199
李东垣“脾胃”与《素问》痹的相关性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11期
     3.2 元气不足 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伤,而元气亦不能充。”因之会出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等,进而“诸病之所生也”。如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则痹病发生矣,正如《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3 清阳不升 根据《内经》理论,东垣谓:“饮食不节,损其胃气,不能克化,散于肝,归于心,溢于肺……升发之气不行者此也”;还谓“脾病则下流乘肾”。因此,肺、肾气虚,肝、心血虚及这些脏器相关的寒、热、湿、痰、郁、瘀等诸实证的某些证候表现,皆可从脾胃虚弱、功能失调寻找发病根源。以痹病为例,食气入胃,不能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脉气流经,不能经气归于肺;以及脾土克于肾水,使肾气虚而寒内生,心、肝血虚而风内生,脾气虚而湿内生,加之肺失肃降,肝失疏泄,病邪不易祛除于体外,如遇风、寒、湿邪外袭,则内外合邪,痹病必生矣。如果肝血不足,不能淫气于筋;心血不足,不能淫精于脉,肺气不足,不能输精于皮毛,脾气血不足,不能濡润肌肉,肾精气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则使筋、脉、皮毛、肉、骨容易受邪而发生体痹。体痹不愈,病邪又随时可因脏腑虚弱传入相应的脏腑,发生脏腑痹。同时病邪又可进一步加重或导致脏腑气血虚弱、功能失调,造成痹病的热蕴、血瘀、痰凝,或发展为羸瘦、畸形、衰竭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