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799134
脾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2期
脾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五脏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规范化,虚邪瘀
     【摘 要】 脾痹为五脏痹之一,是按五脏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黄帝内经》之后,众多中医文献中对脾痹系统论述较少,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脾痹认识不清。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脾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脾痹的病名、脾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脾痹的论述及脾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脾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脾痹;五脏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文献

    脾痹多由肌痹日久不愈,脾胃气虚,复感外邪,内舍于脾所致;肌痹若见脘腹胀满、呕恶清冷痰涎者为脾痹[1]。脾为五脏之一,五脏即指肺、脾、心、肝、肾,是中医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概念,在人体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中医认为五体合五脏,五体痹[2]进一步发展可深入五脏,影响五脏功能,而形成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其统称为“五脏痹”[3]。脾痹为五脏痹之一,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4-5],脾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内经》之后,众多中医文献中对脾痹系统论述较少,即使现代编写出版的中医教材及各种中医论著也很少涉及。虽然历代部分医家也对脾痹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但仍不系统,且认识模糊,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把痹病仅仅看作是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为主的一类疾患,完全摒弃了五脏痹的内容,与《内经》原旨殊不符合。随着对风湿病研究的深入,脾痹的临床症状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脾痹的重要性。本文对有关脾痹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