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83195
足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第12期
     5 足痹相关问题

    5.1 足痹与腿痹 两者都可表现下肢关节、肌肉、筋脉疼痛,活动不利。足痹是以足部疼痛、肿胀、麻木,甚则活动不利、畸形为主要表现,病位主要在足部,可为单足或双足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等,而无其他部位不适;而腿痹乃为整个腿部下肢疼痛肿胀、酸困麻木甚则肌肉萎缩。故两者明显不同。但在部位上,足与腿相连,功能相关,联系密切,因而病变时易合并出现。有时部分足痹进一步发展可为腿痹。因此,两者应注意区分。

    5.2 足痹与经筋痹 两者都可表现足部疼痛。足部经筋痹疼痛多发生在关节周围,经筋走行之上,疼痛范围局限,病变部位有明确的压痛点,多固定不移,按压可有明显经筋痹阳性体征,如压痛、结节、条索、团块及局部弹响声;足痹为整个足部病变,可表现为疼痛、肿胀、麻木,甚则活动不利、畸形等,但可伴发足部经筋痹。两者不难鉴别[7]。

    5.3 足痹与脚气、香港脚 脚气和香港脚作为古代常见病名,在历代文献中都占有相当的篇幅,但现代文献多作为真菌感染的皮肤病进行论述,实非古代所论脚气或香港脚。脚气和香港脚之名出现于汉末魏晋时期,《诸病源候论》均对其详细论述。宋代之后,大多医家认为脚气即香港脚。脚气或香港脚与足痹都可表现为足部关节肌肉筋骨疼痛、肿胀、麻木等。但脚气或香港脚则以足胫软弱、麻木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