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7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054089
郭会卿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采撷(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5期
     【摘 要】 郭会卿教授临床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证属素体阳虚、寒湿凝滞者,治宜温阳散寒、舒筋通络,方用温经蠲痹汤加减;证属中焦虚弱、风寒湿阻者,治宜温中散寒、祛湿通络,方用温中除痹方加减;证属痹证日久、肝肾亏虚者,治宜祛风除痹、补益肝肾,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辨证论治;治疗经验;郭会卿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痹证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等肿痛、屈伸不利等,甚至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1]。早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得独伤人。”[2]说明在古人的认识中,痹证的发生是素体本虚,复感外邪。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热与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是形成痹证的主要原因,而湿、瘀、滞及痰为其病理产物[3]。郭会卿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复感外邪,致痰浊瘀血内生,留滞关节,停于经脉,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发而为病。RA病程长,易反复,需长期口服药物,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案。临床多见患者因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出现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等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