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7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054091
产后风湿症中医辨证因子分级量化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5期
     【摘 要】 产后风湿作为妇女产后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但缺乏规范的辨证因子分级量化标准,导致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难以客观化。随着现代中医临床及科研的发展,辨证因子逐渐由定性向定量化转变。因此,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出发,拟定23个产后风湿辨证因子及其分级量化细则,将为其临床及科研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产后风湿;辨证因子;分级;量化

    产后风湿是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因产后体虚、复感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肌肉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恶风、怕冷或功能轻度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1],是妇女产后的常见病、多发病[2]。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确切的疗效[3],但缺少规范的辨证因子分级量化标准,因此有必要拟定辨证因子分级量化细则,为产后风湿的临床及科研提供评价参考。本文对产后风湿的辨证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拟定了分级量化细则。

    1 辨证因子量化的古今研究

    中医辨证因子的量化由来已久,很多古代文献都有记载。古代医家通过症状持续的时间、症状的性质、病变的范围大小、病理产物的多少等对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如“热三日与热五日”就说明了其持续的时间,“头重如裹与身重如带五千钱”描述其性质,“腰以下肿与一身悉肿”说明其涉及的范围,“微汗与大汗”代表了病理产物的多少。古代医家用简单的文字对中医辨证因子进行粗略的分级量化,以便于临床诊断、鉴别疾病以及指导治疗。但各医家表述方式各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