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7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053373
瘀血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5期
     2.4 正虚致瘀 劳逸失度,正气耗伤,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阻滞,而致痹;或病久不愈,邪气乘虚侵入,使脉络瘀阻;或产后气血亏虚,恶血不行,也可留滞成瘀,进而致痹。如《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劳伤之人阴阳俱虚,经络脉涩,血气不利。”《圣济总录》曰:“阳虚而阴自胜也,血凝泣而脉不通,故其证身寒如从水中出也。”《证治准绳》说:“产后遍身疼痛者,……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遇气弱则经络肉分之间,血多留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急引,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足不能动摇。”《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病必瘀闭。”“久病入络,气血不行。”“血虚络涩,及营虚而成痹。”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肝虚不能疏,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痛。”

    瘀血痹是以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所引起的。瘀血是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病理结果,当瘀血形成后,又成为导致瘀血痹的原因。综上所述,瘀血痹的病因有六淫致瘀、七情郁结、外伤劳损、正虚致瘀等,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10]。需要强调的是,在虚邪瘀三者之中,以瘀为主,虚、邪兼存。其基本病机是瘀血痹阻。无论是因瘀致痹,还是久痹致瘀,均可致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久则可形成虚实夹杂证候;甚则可内舍脏腑,出现脏腑痹。本病多为实证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