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30240
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33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期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温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优25例,良6例,中1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93%;对照组优17例,良8例,中1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不仅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消除肌肉异常紧张,而且有利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使肩关节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力学平衡。

    【关键词】 肩周炎;针刀疗法;肌内效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是骨伤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肩周疾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主要由退变、劳损、创伤、颈椎病、偏瘫、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肩关节滑膜囊、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一种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部疼痛(夜间尤甚)、软组织痉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以及后期肩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针灸、按摩、中药熏洗、理疗、局部封闭、冲击波及关节镜等,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感觉痛苦且疗效不够满意。笔者采用针刀结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患者3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骨一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3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36±2.1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3.73±0.91)年。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33~66岁,平均(50.11±3.63)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5.8年,平均(3.40±0.7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制订:①有慢性劳损、外伤及感受风寒病史;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③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④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杠肩”现象;⑤肩关节X线检查大多阴性,病程日久者可见骨质疏松;⑥排除其他肩关节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护人员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③近期未使用其他疗法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同时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措施,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指标观测有影响者;②肩部有急性软组织伤、感染性病灶、皮疹等病变者;③合并心脑血管、肺、肝、肾和凝血机制、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等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未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资料不齐、失访或疗效不确定等影响疗效评定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主要针对肩关节周围的1沟(结节间沟)、2个结节(大、小结节)、3条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3个滑液囊(喙突下滑囊、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的治疗。定点选择:①喙突点;②小结节点;③大结节点;④肩峰下点(肱骨大结节下面);⑤三角肌粗隆点;⑥三边孔。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肩胛间垫枕,于肩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洞巾。第1刀先松解喙突点:术者左手拇指按压喙突内侧半,行加压分离后,紧贴左拇指外侧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臂丛神经、血管平行,分别与喙肩韧带、喙肱韧带方向垂直,直达喙突顶点外1/3骨面,排切2~3刀后,提起针刀2~3 mm并沿喙肩韧带、喙肱韧带方向疏通剥离1刀后出刀。第2刀松解肩峰下滑囊点: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肩峰下压痛点,行加压分离后,紧贴左拇指指端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肱骨干方向平行,针刀直达肱骨头骨面后,提起针刀2~3 mm并90°调转针刀刀口线,成“+”字切开肩峰下滑囊;再次提起针刀2~3 mm,沿冈上肌方向疏通剥离1刀后出刀。第3刀松解小结节:一助手协助行患肩关节内外旋活动,以利术者左手拇指触及小结节;触及后,术者左拇指稍向内侧滑移,紧贴左拇指指端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肱骨干方向平行,进行纵行排切2~3刀后,再将针刀达结节间沟内侧缘纵行排切2~3刀;切开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后,沿结节间沟骨面铲撬肱二头肌长头腱后出刀。第4刀松大结节:同第3刀方法,触及肱骨大结节后,纵行排切2~3刀;再结节间沟外侧缘纵行排切2~3刀,切开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后,沿结节间沟骨面铲撬肱二头肌长头腱后出刀;必要时松胸大肌止面、大圆肌起面、三边孔,及三角肌粗隆处三角肌下滑囊、桡骨粗隆滑囊,每刀均按4步进针规程进刀;出刀后用创口贴封闭刀眼,取坐位,做肩关节被动外展、上举、后伸、内收等动作2~3次后,再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第1步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即贴扎起始固定点)在锁骨下窝,尾端呈爪形从肩峰达三角肌粗隆部。第2步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肩部外展30°,肘关节伸直,锚点位于肩峰下结节间沟处,尾端向前后侧延展。第3步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在桡骨粗隆处,沿肱二头肌走向延展,两尾端分别止于喙突及盂上结节。针刀每6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肌内效贴每3天更换1次,每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指导患者主动行患肩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内收等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做10~15遍,每日3~5次。, http://www.100md.com(邢海清 岳瑞卿 叶少奇 苏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