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31281
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与针刺结合治疗风湿病发热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期
     1.2.4 热毒痹阻 以发热,肌肤斑疹,肢体关节焮热,剧烈疼痛,痛不可触,屈伸不利为主证,兼见渴喜冷饮,甚则神昏谵语,或抽搐,烦躁不安,衄血,或尿血,溲赤便秘等。舌质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洪数或滑数。此乃多为感受热毒之邪,或素体阳盛,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所致。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1.3 痰瘀发热 风湿病(即痹病)或因虚所致,或因痹久正虚,其正虚为必然。而气虚则无力鼓动,邪不外散,血气不行,津不得布,津血留滞,为痰为瘀。经脉气血为邪气所扰,运行不利,甚则闭阻不通。因外邪侵袭,风为六淫之首,邪及肌表经络,必扰乱经气,致经气盛满,壅而不通,《灵枢·经脉篇》曰:“气盛有余,则肩背痛。”寒为阴邪,《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湿为水气所化,易阻遏气机,其性黏滞,使经络气机阻遏不通;火(热)为阳盛之邪,既可充斥经络,又可伤津灼阴,使经脉失濡而不通。更况痹病多邪气杂合,若内有痰浊瘀血停滞,则使经络气血更为“不通”,故而痰浊瘀血痹阻经络郁久化热。具体表现为瘀热痹和痰热痹[4]。

    1.3.1 瘀热痹 以身热汗出,肢体关节刺痛、热痛,痛处不移,趋冷痛减,近热痛增为主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