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B > 痹证
编号:13520473
从三焦膜原论治痹证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1
     【摘 要】 中医对于痹证的治疗历史久远,历代医家治法用药多样。现从吴又可提出“邪伏膜原”观点出发,结合文献阐述痹证病情缠绵反复的原因与膜原三焦的联系,拓宽痹证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痹证;膜原;三焦;达原饮

    痹者闭也,是因风、寒、湿、热等邪气相交,侵犯躯体,经脉闭塞不畅所引起的,主要为经筋、分肉以及四肢关节间产生酸胀、僵硬、沉重、屈伸限则骨节红肿热痛等[1]。痹证现广义泛指现代医学中各类关节痛疾病。中医对痹证诊治始自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故中医理论从古至今对痹证探索及经验积累对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

    1 痹证与膜原《素问·痹证篇》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热痹。”多数医家认为,痹证为外邪留滞肢体经脉、关节,气血瘀阻不通,筋络失于濡养,四肢关节不荣久萎而痹。推崇祛邪通络,治宜扶正祛邪,多用祛风化痰、除湿、行瘀、散寒、清热之法,盲目补血、培补肝肾,多一时症状缓解,仍病情反复,故明·吴又可对此观察提出伏邪发病理论,于《温疫论》曰:“凡邪所客,……先伏而后行者,所谓瘟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指出风、寒、湿之邪可藏于体内膜原之中,可不即刻发病,又可久留缠绵于人体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