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201
编号:13519002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中医证素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1
     由此得知,中医各家对痹证的病因病机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基本病机证素主要归结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日久致肝肾亏损、气血两伤;其中,痹证病情错综复杂难愈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瘀血、痰浊。

    2.2 痹证证素的研究进展 纵观古今,关于痹证病因病机的研究不胜枚举,而关乎证素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对痹证证素标准的制定,至今仍未有权威的量表可供临床参考,因而对痹证相关证素的研究任务十分繁重。庞宇舟[17]提出,痹证患者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皆因风、寒、湿、热等诸邪留滞于肢节筋骨,痹阻经络,其势缠绵,产生瘀血、痰浊,正邪交争日久,邪盛而耗伤正气。由此得知,痹证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寒、热三邪,其中以湿邪最甚。

    王永炎[18]认为,疾病证候复杂难测,皆因疾病具有多阶多维特点。临床痹证证候之多样复杂有目共睹,其病势缠绵难以纠正,剖析痹证证候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降维升阶的方式,便能开拓更广阔的临床思路。若在痹证证候诊断中能找到特异性指征或症状的证素,并符合痹证诊断标准,就能够把复杂多样且易变的证候分解为数量相对有限、涵义相对清晰的证素来研究,不仅可以反映痹证病情的扑朔迷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