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337178
聆听草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9期
     很多年前,我经常跟随父亲在草原上漫无边际地游走。我们乘坐的是一辆老掉牙的苏制嘎斯六九吉普,所有的零件都在与车轮“一起摇滚”,我们就在这种“摇滚”中走走停停,我抬头迷恋地瞭望天和地的尽头,时而有一群遮天蔽日的银鸥叫着飞过,时而有孤独的牧马人像月亮似地慢慢在山岗上升起。父亲没有告诉过我这种游走的目的,后来我终于懂得,父亲原本也没有什么目的,他只是觉得在辽阔的空间里游走比较自在,而身旁有比呼伦湖冰面还要清澈的女儿相伴,他的自在中便多了一份开心。

    我记得父亲的车里总是带着大肚子玻璃瓶装的酱油、铁皮桶装的白酒、桦树皮篓装的盐,还有一些土霉素片和蛤喇油,这都是牧民需要的东西。我们用不着事先联系,在草原深处,每一座蒙古包里都有我们久违的亲人。那些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茫茫的绿野中,像一朵白色的蘑菇。蒙古包的主人早知道我们即将来临,已经熬好了奶茶,开始杀羊煮肉。这教我好生奇怪,草原深远安谧,难道是天上的云朵给他们报了信?

    是套马杆在传递草原上的声音。牧人阿爸把手里的套马杆平放在草原上,牧草挺拔茂密,如无数只有力的手臂,托举着那根沉甸甸的柳木套马杆,草浪随着微风轻轻颤动,牧草却并不倒塌。我好奇地把手伸向套马杆下面的草丛,发现那个半尺多高的小空间,仿佛是秘而不宣的母体,无数小昆虫、小蓓蕾、小露珠都在里面静静地醒着,无限的季节,就在这薄薄的层面里成长。

    当我把耳朵俯在套马杆上的时候,便听到了一种清晰响亮的声音,那声音难以描述,好像一会儿把我推到了城市的街道上,一会儿把我带到了大海的波涛里,无序、错杂、时断时续,有时细腻,有时浑然。随着这种声音来临,貌似凝固的原野顷刻间变得栩栩生动——百草丰茂,群鸟鸣唱,许多莫名的动物在啮噬,在求偶,在狂欢,马群像石头从山上纷纷滚落,云朵推动大地的草浪,甚至,还有朝阳拂去露水时的私语,鸿雁的翅膀驱赶浪花的回声。这时候牧民阿爸说,要下雨了,咱们包里坐。我抬头看天,天空阳光灿烂,碧蓝如洗。我们进了蒙古包,一碗奶茶方尽,暴雨真的来了,雨点打得蒙古包砰砰响,像群鸟在弹跳,雨滴时而从天窗射进来,落到肉锅里。

    草原上有会看天、看年景的人,也有会听天听地的人,他们长期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上游牧,慢慢地获得了独特的生存智慧。牧民阿爸说,刚才的雨是套马杆告诉他的,他还说他一大早就听见了我们的汽车声,也听到了雨正在远处商量着要往这里来呢。吃肉的时候,阿爸又告诉我,细看大羊肩胛骨片上的纹理,就能发现游牧的足迹——羊走过的草场是否茂盛,水是否丰沛,什么草比较多,羊缺少什么营养,生过什么病等等,都会通过不同的骨纹显现出来,那么牧人就知道下一年该怎么选择草场了,游牧的路线图就有了。于是,经年累月,一切都变得可以预言。

    风每天在草原上吹过,岁月都到哪里去了?传统的游牧,是大格局协作式的迂回迁徙,以满足畜群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比如春天接羔,那就要到残雪消融的阳光坡地去;牧草返青时,要给畜群找到大片有营养的牧草;夏天要考虑哪些地方的草适合储藏,留下来待秋天打草,保证牲畜有过冬的食粮。适合牲畜生存的水和温度是怎样的,哪些牧草能为牲畜提高免疫力,哪些牧草能调节牲畜的胃肠,哪些地方的牧草适合牛吃,哪些地方适合马吃等等,都是一种生灵与自然共生的大学问,也是值得当代生态科学深入研究的课题。可是人们到底还是忽略了这一切,当然也很快尝到了苦果——牲畜被铁丝网囿于家家户户一小块一小块的草场上,食物结构单调,活动范围狭小,无法率性自在地生长,于是肌体不停退化,几代下来,牛羊肉的味道已经大不如从前。作为经营者的牧民,单枪匹马,缺少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在严酷的自然面前,往往力不从心,而面对市场经济冲击时,也常常显得不知所措。于是,在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同时,也有人无奈地卖掉或者出租自己的草场。

    现如今,汽车轮子和微信直播,使茫茫草原四面洞开,亘古的秘境变得一览无余。站在草原望北京,不再是夸张的修辞。在蝴蝶扇动翅膀的瞬间,现代科技已经覆盖了草原,汽车自驾游、直升机拍摄、App、51cto、电商平台、云计算、网红等等,不由分说地都来了,新概念在草原上跨时空嫁接,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试验。一个从未走出草原的年轻牧马人,靠着百度导航,6天不到就用小汽车把阿爸阿妈带到了椰风弥漫的海南岛。那两个一辈子都穿着马靴,戴着包头巾的人,卸掉全身十几斤的重负,站在大海里,互相看着白皙的躯体和古铜色的双手,哑然失笑。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草原的老人常常这样教导不愿吃苦的儿孙:“要知道你的午饭在羊身上,不在供销社的柜子里。”而现在,牧民从业的方式已经五花八门,草原的食物也变得多种多样,杀猪菜、肯德基、披萨、韩式烧烤、麻辣烫无所不有,吃一顿传统的手把肉,反倒要特意跑到饭店,端的十分奢侈。

    然而,生产方式带来的變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草原的生活,还像微风细雨一样,日复一日地浸润着草原的心灵。

    我的牧民老阿爸变了,他从前迎接客人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主人的豪迈,向四面八方张开双臂,好像要把天地都收拢在胸前,然后隆重地说——请看我们的草原吧,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而现在,他骑着一匹马,穿过一重重铁丝网夹住的小路,绕来绕去,到了公路边上,对客人说,我不领着你们走,眼看着蒙古包,你也过不去。

    有一次我在草原认识了一个姑娘,她正在房车里给牧羊的弟弟做饭,还要给羊群饮水,挤奶,脸上手上都有皴裂。她父亲不在了,由于弟弟打架出事,她家卖掉了承包的草场,只好给别人家打工,放牧五百多只羊和几十头牛,常年住在野外的移动房车里。她很美,那种美深埋在她轻轻的微笑和轻轻的话语之中。她曾是当时牧区青少年学艺大军中的一员,因为想进城过一种远离严寒酷暑的日子,拿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离开了草原。当她终于艺校毕业,却无法在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只能返回草原。她坚持给我们唱一首长调,我想说以后再唱吧,她已经唱出了口。大约两年之后,我终于又找到了她的信息。她嫁给了一个结过婚的男人,住在一座低矮陈旧的平房里,丈夫靠帮助人家卖羊运羊挣钱,收入微薄。丈夫带来的孩子10岁左右,看着与继母相处得还不错。她的生活没有变化,万幸的是有了一个疼爱她的男人。她开始在我的朋友圈出现,开始只是卖东西,都是一些廉价的化妆品。某一天,她突然发了一张图片,灯红酒绿中,她一身时尚,正在城里的酒店过生日。再后来,她生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三口的照片幸福爆棚,不知道她是否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不知道她是否有了固定的收入。她在城市生活过3年,她看到过某种浮华,那一切被她当作梦了吗?她依旧很平和,总是轻轻地笑着,轻轻地说话。 (艾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