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飘渺杳然去(2)
称谓没有刻意的讲究,只凭第一眼看到对方的长相,估摸出大概的年龄和身份。或者大姐,或者阿叔,或者阿伯,和对方打个照面,给个模糊的称谓。似乎极其随意,可是,就因为这一个称呼,使得到了村子里的客人,不管干什么而来,不管所干之事友好与否,总能首先享受到一种暖暖的、贴心的、柔和的心境,感觉到这村里人朴实诚挚的可爱,将原本不好的心绪自然调整到和谐友好的状态。
即便是计生工作严苛的时候,工作队进到村子里了,村里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至于后面发生的任何龃龉和纠葛,与照面打招呼,毫不相干。
客人来了,即使是十分熟络的亲戚朋友,吃饭时候,家里人也一概地先招呼客人挟菜,好酒好菜尤其如此。
有顽皮的小孩子不谙礼数。自顾挟起肉块直接往嘴巴送,碍于客人的面,家长不好发作。当客人稍不注意,家长便将严厉的眼神扫将过去,低声地吼道:“饿死你啊,看等下老子不揍死你!”做这事的当然都是男孩子,也被吓得战战兢兢。接下来的后半场,男孩的吃相就老实了很多。
说:“叔叔,您吃菜啊!”
看到叔叔客人满脸笑意地挟菜了,犯错的小男孩才小心翼翼地也跟着挟起菜来。而看到客人面前那一碗好不容易遇上的上好猪肉,有一块特别大块,特别诱人时,小男孩也只能生生地将欲滴之馋涎吞到肚子里,也绝对不会,擅自将筷子往那块中意的肉块挟去。
这是与生俱来的家教,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僭越。
如今看来,这一句怯生生的“叔叔,您吃菜啊!”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
五
“双抢”是什么季节?“双抢”,即抢收抢种,也就是夏收夏种。当农民,最惧怕的就是这个季节。不累死你也要让你“脱一层皮”。
毒辣的太阳,最不能拖延的黄金时段。把金黄的稻谷赶紧收了,再赶紧把犁耙好的水田种下秧苗。而收回来的稻谷要晒干、装袋,存储到铁皮仓里。
谁来晒稻谷啊?不少人自己收自己晒。天公偏不与你配合,三伏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碧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转眼间,黑云却从天边滚滚而来,一下子,雨水的凉意便扑面而至。这时候,很多人都还在田垌里忙碌着,晒场上晒着的稻谷,眼看就要被雨淋湿了。
此刻,便有人大声呼喊:“要下雨了——快来收稻谷咯——”一遍遍地喊,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
每一户农户至少要留有一个人,在家看守晒台上晒着的稻谷。也有的人家,缺少劳力,没人留守。
呼喊的人一边呼喊,一边往没人留守人家的晒台上跑去,手忙脚乱却又十分麻利地将没人照顾的晒匾围掩起来。
当然这只是应急办法。
如果雨下得小,从田垌里赶回来的人,就可以钻到竹匾下,将稻谷灌到箩筐里,雨势停了,便急急挑往家里。
有时候,呼喊“雨要来了——”的人家,往往因为先照顾别人,却把自家晒台上晒着的稻谷,让雨给淋了个透。
“雨要来了——快来收稻谷咯——”这一声声声嘶力竭里的呼喊,如今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魅力。
久远了,这些飘渺的乡音。逝去了,这些遗落的乡音。可惜了,这些消失的鄉音!
(摘自《左江日报》2018年8月19日) (陆明翔)
即便是计生工作严苛的时候,工作队进到村子里了,村里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至于后面发生的任何龃龉和纠葛,与照面打招呼,毫不相干。
客人来了,即使是十分熟络的亲戚朋友,吃饭时候,家里人也一概地先招呼客人挟菜,好酒好菜尤其如此。
有顽皮的小孩子不谙礼数。自顾挟起肉块直接往嘴巴送,碍于客人的面,家长不好发作。当客人稍不注意,家长便将严厉的眼神扫将过去,低声地吼道:“饿死你啊,看等下老子不揍死你!”做这事的当然都是男孩子,也被吓得战战兢兢。接下来的后半场,男孩的吃相就老实了很多。
说:“叔叔,您吃菜啊!”
看到叔叔客人满脸笑意地挟菜了,犯错的小男孩才小心翼翼地也跟着挟起菜来。而看到客人面前那一碗好不容易遇上的上好猪肉,有一块特别大块,特别诱人时,小男孩也只能生生地将欲滴之馋涎吞到肚子里,也绝对不会,擅自将筷子往那块中意的肉块挟去。
这是与生俱来的家教,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僭越。
如今看来,这一句怯生生的“叔叔,您吃菜啊!”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
五
“双抢”是什么季节?“双抢”,即抢收抢种,也就是夏收夏种。当农民,最惧怕的就是这个季节。不累死你也要让你“脱一层皮”。
毒辣的太阳,最不能拖延的黄金时段。把金黄的稻谷赶紧收了,再赶紧把犁耙好的水田种下秧苗。而收回来的稻谷要晒干、装袋,存储到铁皮仓里。
谁来晒稻谷啊?不少人自己收自己晒。天公偏不与你配合,三伏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碧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转眼间,黑云却从天边滚滚而来,一下子,雨水的凉意便扑面而至。这时候,很多人都还在田垌里忙碌着,晒场上晒着的稻谷,眼看就要被雨淋湿了。
此刻,便有人大声呼喊:“要下雨了——快来收稻谷咯——”一遍遍地喊,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
每一户农户至少要留有一个人,在家看守晒台上晒着的稻谷。也有的人家,缺少劳力,没人留守。
呼喊的人一边呼喊,一边往没人留守人家的晒台上跑去,手忙脚乱却又十分麻利地将没人照顾的晒匾围掩起来。
当然这只是应急办法。
如果雨下得小,从田垌里赶回来的人,就可以钻到竹匾下,将稻谷灌到箩筐里,雨势停了,便急急挑往家里。
有时候,呼喊“雨要来了——”的人家,往往因为先照顾别人,却把自家晒台上晒着的稻谷,让雨给淋了个透。
“雨要来了——快来收稻谷咯——”这一声声声嘶力竭里的呼喊,如今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魅力。
久远了,这些飘渺的乡音。逝去了,这些遗落的乡音。可惜了,这些消失的鄉音!
(摘自《左江日报》2018年8月19日) (陆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