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45
编号:13660114
论馆藏中医古籍的现状、保护与利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5
     2.6 古籍孤本及稀有版本所占比重较小,珍善本破损严重

    中医古籍孤本是指国内图书馆藏书范围之内仅此一种的中医药古籍文献。据不完全统计,在现存的万余种(不包括不同版本)中医典籍中,有4 000余种已经沦为孤本。国内图书馆存世的中医古籍孤本数量稀少,收藏十分分散,大多濒临损毁。由于一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经验深藏中医古籍中,部分损坏较重的珍善本如不加紧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整理,错过最佳保护时机,其学术价值难以被发掘,十分可惜。因此,对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

    3、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国内中医藏书机构古籍保护体系

    中医古籍大多数收藏于中医图书馆,但是分布十分分散。而收藏中医古籍的中医专业图书馆古籍库藏书规模不大,其馆藏条件和水平不尽一致,给中医古籍实行有效的保护带来困难。由于资金缺乏、管理理念落后、修复人才匮乏等条件限制,国内外大型古籍保护设施和较复杂的技术无法在中医专业图书馆推广。因此,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根据中医古籍藏书机构的特点,深入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研究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馆藏中医古籍保护体系,在古籍保护行业内推广,应当是保护中医古籍的最有效途径。
, 百拇医药
    3.2 加快培养中医药古籍保护专业人才

    稳定中医古籍保护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是确保中医古籍保护利用工作顺利、可持续实施的关键。“原生性保护”是古籍管理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受工作性质、就业广度和待遇水平等因素制约,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型人才屈指可数,无法承担大批量古籍的修复,严重影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中医古籍自身的专业特殊性,对于修复者的中医专业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古籍保护培训班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增加激励机制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医古籍的修复、整理专业人才。

    另外,为使中医古籍免于失传,还必须加强对其研究、整理和出版。目前全国中医古籍整理专业人才少,部分从事古籍整理人员甚至未经专业培训,导致人员队伍经验与水平参差不齐。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古籍保护与整理人员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必须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古籍保护与利用队伍,投身于中医学术的继承、传播事业,从而保证中医古籍所蕴含的宝贵知识得以传承。
, 百拇医药
    3.3 建设中医古籍馆藏与保护体系

    加强古籍的保护,首先要改善馆藏古籍的保护条件。馆藏中医古籍较多的图书馆应当加快标准化古籍书库建设。根据《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图书保护的适宜温度为16~22℃,相对湿度为45%~60%,同时要求温湿度恒定,古籍书库应当配备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或恒温恒湿空调机组。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为了防止虫灾和酸化,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图书馆普遍采用高科技技术和仪器进行古籍修复和保护,这在国内中医馆藏图书馆中还是十分罕见。而对于近年来纸张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应用到古籍的修复和保护中,使得中医古籍保护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这种现象在较小图书馆或馆藏中医图书较少的图书馆比较突出。中医古籍保存分布十分分散,如何改善这部分图书的馆藏条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可以采取古籍上移“领养”或“寄养”方法,改善中医古籍保存条件。所谓“领养”是指古籍保护条件不达标或没有条件对古籍进行保护的图书馆,将其重点古籍一次性上移至省级中心图书馆收藏保护。而“寄养”就是针对古籍保护条件暂时不能达标的图书馆,将重点古籍暂时上移到省级中心馆收藏保护,待条件具备后再取回典藏。因此,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应担当起本省中医古籍保护的重任。
, http://www.100md.com
    3.4 建设中医古籍数据管理与共享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制定统一的中医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中医古籍数字化工作,形成中医古籍知识获取网络资源平台是构建中医古籍数据管理与共享体系的关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建立中医古籍数据管理与共享体系的前提和保证。通过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实现再生性保护,主要手段有缩微技术、影印出版、再造及古籍数字化等。也可将古籍内容整理研究,转化为电子资源,并建成全文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古籍规范化信息的共享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挖掘中医药数据,在充分整理和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中医古籍文献共享系统。通过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建设面向科研、临床、保健、教学、产业、文化需求的中医知识库和知识服务支撑系统,更好地为社会各个方面服务。当前需要继续发挥传统古籍整理方法的优势,并研究解决传统古籍整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方法,以中医古籍文本信息为本,最大限度地构建同义词数据库,保持古籍信息的原汁原味,在正确语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发现,并能及时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努力实现中医古籍知识服务,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以服务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普及应用。
, 百拇医药
    3.5 加强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与利用

    古籍整理与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一项艰苦严肃的学术工作,也是加强馆藏中医古籍保护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中医古籍浩如烟海,通过整理研究,掘取其中有用的知识为当今教学、科研、临床服务,是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目的。应从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综合研究、中医文献学科自身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对中医古籍的利用。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综合研究包括经典医籍的分类整理、古籍丛书编纂、临床文献整理研究、专题文献整理研究(如疾病证候文献整理、疾病史研究)、地方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民族民间医药文献整理、非医学古籍中的医药文献资料的辑录整理、工具书编纂、普及性读物编写、学术史研究等;中医文献学科自身建设包括中医古籍整理的理论、方法及学术内涵研究,中医古籍整理与数字化规范研究,古籍整理与数字化、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的关系等。

    4、小结

    鉴于国内中医古籍馆藏现状,建立国内中医藏书机构古籍保护体系迫在眉睫。应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改善馆藏条件,建立适合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普遍采用的中医古籍馆藏与保护体系、中医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古籍整理人才培养体系和中医古籍数据管理与共享体系,不断提升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能力。, 百拇医药(朱毓梅)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