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71
编号:13619883
浅析中医语言的隐喻认知特征(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1
     第三,农业经济下,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在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上[12]23。土地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将五行中的“土”与脏腑中的“脾胃”相对应,将土生长万物的功能映射到脾胃功能上,认为脾胃能够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濡养周身,重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第四,小农经济下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就是“安居乐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古代人民在思维方式或心理上重视实际,注重事物的因果关系,具有“务实精神”,所有的科学技术产生的关键都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例如古代数学,《九章算术》收集的246个问题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应用题。正是这种实用主义精神,一方面使得古人在思维上很少去探究“为什么”的问题,相对看重的是经验的传承,重视通过直觉获得的感知。这种直觉把握的方法,是人脑的意识对于客观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是“躬行”之后“悟”的结果,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说,中医语言更多的是一种私人语言,他的形式是“我以为该病证是……”“我觉得该病证是……”,它是一种隐喻,与每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感受密切相关[13]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