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95
编号:13531515
《得配本草》学术特色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95
     1.2 精研药性,推陈出新

    3位“隐德君子”精于临床辨治,其临床用药经验在本书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对某些常用药药性的剖析,常令人耳目一新。如传统观念认为生地黄药性寒凉,容易滋腻碍胃,而该书中提到生地黄实可开胃,对于时行热病出现胃阴虚表现者尤为适合。认为生地黄所以滋胃阴,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下于二便,而腑邪出。所谓金令一行,酷热顿消也[1]87-89。具体而言,对于阳明经火邪盛者可用生地黄汁冲服白虎汤;邪热入于阳明腑者可用生地黄汁加陷胸汤。亦可用干地黄代替生地黄,同时可加用枳壳或川贝疏导之以防其滞腻。清代医家陈士铎对地黄类药物亦有类似的认识[2],其在《本草新编》中提到“熟知熟地正开胃之神药……况肾虚无水,则胃中无非火气,亦望真阴之水以急救其干涸也……所以肾虚之人,必用熟地以开胃耳”。同时亦明确使用地黄的禁忌证为肾水不亏,胃中无火。紫菀为治疗咳嗽的常用药,而时医不知其根源而随意应用,常可导致耗伤肺阴而变证层出。该书认为紫菀“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对于肺气结滞,郁而为热导致的肺叶焦枯、慢性咳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