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2005
编号:13800921
菟丝子正异名本草考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005
     1.2 唐宋至明清时期

    唐代苏敬等人编著的《新修本草》中曰:“一名菟芦,一名菟缕,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19]由于《新修本草》是苏敬等人在以往本草文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故其异名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一样。《本草述校注》卷十一中引述《日华子诸家本草》“苗茎似黄丝,无根株,俗称黄丝草”[20]。异名“黄丝草”始载于《日华子诸家本草》。五代的《日华子本草 蜀本草》中记载“菟丝子,苗茎似黄麻线,无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缠死,或生一丛如席阔。开花结子不分明,如碎黍米粒”[21]。此中描述了菟丝子无根和生长在田野中的特性。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的疗肾诸方中记载,“菟丝子一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22];宋代《本草衍义》曰“菟丝子,附丛木中,即便蔓延,花实,无绿叶,此为草中之异”[23];元朝《局方发挥》[24]中记载菟丝子丸可治疗肾气不足。皆以“菟丝子”为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宁献王《庚辛玉册》云:“火焰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长延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生于埂上尤佳。”[7]此中异名“火焰草”始载于《庚辛玉册》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