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796614
分析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8期
     【摘要】目的 分析梗死前心绞痛急诊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凝、扩冠等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等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处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而言做好相关的急救工作能够降低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情况,且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升救治率。

    【关键词】梗死前心绞痛;急救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8.0.02

    患者发生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且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时会诱发心绞痛[1]。相关资料报道称患者梗死前的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有着直接关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室性早搏等[2]。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患者发生心绞痛前需要做好预防,本次研究将分析梗死前心绞痛急诊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凝、扩冠等针对性治疗。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6.3±3.5)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3±3.0)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反复持续性、发作压榨性疼痛,短时间内患者发病情况较为频繁,同时患者临床中均存在语塞、气短、心悸和恶心等,除此之外,所有患者均符合《梗死前心绞痛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纯给予消心痛

    10 mg以及硝酸甘油0.5 mg治疗,情况严重者肌注强痛定0.1 g;观察组患者采取扩冠以及抗凝、解痉等方式治疗,其主要方法为: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及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且提供高流量供氧,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消心痛10 mg以及硝酸甘油0.5 mg治疗,针对于病情严重和危险的患者需要另加强痛定0.1 g 肌内注射。除此之外,抢救过程中患者若有烦躁、过度紧张,需要肌内注射安定10 mg镇静,同时对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和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和观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剂混合50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0.3 g嚼服。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密切观察和监视患者的心率,记录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情况等,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病情是否趋于稳定,除此之外,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经过不同的救治过程后,观察组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1例,住院时间为(15.3±3.1)天;对照组,心肌梗死11例,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4例,住院时间(20.1±2.1)天。观察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肌梗死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由于冠状动脉堵塞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受阻,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中将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恶化型以及稳定型,持续性的缺血使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并产生血栓以及动脉痉挛,若不及时处理会发生心肌梗死。所以,针对于此类患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显得格外重要[3]。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梗死前心绞痛将直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将对心肌代谢产生影响。

    相关资料证明,阿司匹林能够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进行结合,使酶乙酰化失活,对血栓烷素A2合成过程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防止了血小板聚集,使得血管无法收缩和血小板激活,降低了血管中血栓的形成[4]。低分子右旋糖酐则为一种典型的多糖聚合物,能够改善患者微循环,稀释血液黏度,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率[5]。

    临床实践证明,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阿司匹林已经被逐渐广泛应用,同时在对该类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疗效,两种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快速、安全的抑制和阻止患者血栓形成,对心肌供血情况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降低了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情况。

    总而言之,在经过不同的处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而言做好相关的急救工作能够降低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患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提升救治率。

    参考文献

    [1]沈海霞.梗死前心绞痛急诊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70-471.

    [2]崔 爱.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32-133.

    [3]邓 扬,林 萍.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45-146.

    [4]王荣英,冯桂房,石汉文,等.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3):438-439.

    [5]李荣杰,梁俊雄,吕博文,等.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J].现代医院,2014,(7):62-63. (马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