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969062
玉女煎治疗消渴胃热炽盛证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6期
     【摘要】玉女煎作为治疗胃热炽盛证的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渴疾病,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述,该文结合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临床表现三个角度分层次探究玉女煎调理消渴证前后机体的相应脏腑变化,系统阐述其辨证施治的相关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女煎;消渴;自噬;代谢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6.00.02

    玉女煎最早见于《景岳全书》之“新方八阵”,其用药讲究,方中之药各有功效而又互为补充,清胃热的同时联合补肾之阴虚[1],滋养胃中元气,促进胃之和降。相关研究表明,消渴之胃热炽盛证,即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中医认为其病在中焦,久之可迁延伤阴;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与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玉女煎作为治疗胃热炽盛证合并肾阴虚的常用方剂,历代中医名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较多,但相对零散,尚无系统总结。本文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中西医疗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重点从三个角度分层次探究玉女煎治疗消渴胃热炽盛证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这一证型的辨证施治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1 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二型糖尿病,中医称其为消渴胃热炽盛证,其表现有“三消”:口渴引饮属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胃火炽热,上炎至肺,致肺阴被灼[2],宣降紊乱,治节失调,肺津耗伤则烦渴引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