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临床对比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接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实行均分,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参照组在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心电图,研究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明显更准确,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采用动态心电图,可获得理想检查结果。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5..01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疾病且病情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1],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者器质性改变以及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性,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组探究中选取疑似患者42例,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对比分析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接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男12例、女9例、年龄78~62岁,平均年龄(65.32±4.71)岁;参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79~63岁,平均年龄(66.02±5.24)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心电图,利用NEC3321型日产心电较长扫描仪并将纸速设置在每秒25 mm,将电极置于患者体表并连接扫描仪,然后给予患者进行绘制心电图操作。
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连接相关连接设备后打开分析系统并给予患者进行全天监测记录,在给予患者进行缺血性ST段诊断时需要按照J点方向后80 ms呈水平或者下斜1 mm以上,持续时间需要超过1 min。
1.3 统计学办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诊断后得出的组间数据,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单发)明显更准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常用检查方式是冠状动脉造影术[3],可通过仪器对患者动脉形态进行直接观察,但是作为有创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基于此,临床上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提出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优势是检查简单便捷,临床劣势是仅能记录患者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心电图,持续性较差且在检测患者室速、房速以及早博等心律失常时需要进行多次检查,动态心电图临床优势是操作简单以及無创伤,价格低廉以及检测率高也属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优势,耐受性较好,记录信息更加准确和全面,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采用动态心电图可获得更佳的检查结果,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明显更准确,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17-118.
[2]魏 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310-5311.
本文编辑:吴宏艳, http://www.100md.com(张建红)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5..01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疾病且病情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1],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者器质性改变以及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性,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组探究中选取疑似患者42例,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对比分析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接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男12例、女9例、年龄78~62岁,平均年龄(65.32±4.71)岁;参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79~63岁,平均年龄(66.02±5.24)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心电图,利用NEC3321型日产心电较长扫描仪并将纸速设置在每秒25 mm,将电极置于患者体表并连接扫描仪,然后给予患者进行绘制心电图操作。
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连接相关连接设备后打开分析系统并给予患者进行全天监测记录,在给予患者进行缺血性ST段诊断时需要按照J点方向后80 ms呈水平或者下斜1 mm以上,持续时间需要超过1 min。
1.3 统计学办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诊断后得出的组间数据,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单发)明显更准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常用检查方式是冠状动脉造影术[3],可通过仪器对患者动脉形态进行直接观察,但是作为有创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基于此,临床上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提出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优势是检查简单便捷,临床劣势是仅能记录患者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心电图,持续性较差且在检测患者室速、房速以及早博等心律失常时需要进行多次检查,动态心电图临床优势是操作简单以及無创伤,价格低廉以及检测率高也属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优势,耐受性较好,记录信息更加准确和全面,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采用动态心电图可获得更佳的检查结果,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明显更准确,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17-118.
[2]魏 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310-5311.
本文编辑:吴宏艳, http://www.100md.com(张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