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7年第29期
编号:13252425
伏邪理论的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29期
     【摘要】目的 剖析伏邪理论的产生发展概况以及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通过查阅古籍和文献,探索伏邪理论的源流,从前人的智慧和宝贵经验中汲取知识。结果 全面解读和认识了伏邪理论。

    结论 伏邪理论由来已久,自《黄帝内经》时就已提出,经过历代医家的补充和完善,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伏邪理论;源流;临床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伏邪理论历来是温病学的主要内容,温病学源于《内经》,然而到晋唐期间,温病一直圈在伤寒的范畴。《素问·热论篇》[1]中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2]亦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和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3]。”提出了太阳温病的概念,除此之外,《伤寒论》中也论及了治疗温病的禁忌症,忌用汗、吐、下、火疗法,从而可以推出温病应用辛凉解肌之法,对后世温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受所处背景的影响,《伤寒论》详寒而略温,用以描述温病的篇幅并不多,对温病的认识较为粗略。到了宋金元时期,温病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是温病蓬勃发展的时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