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编号:13595036
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9
     【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高龄慢性心衰且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抗心衰+胺碘酮,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就是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经4周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c及心率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对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改善及心律失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QTc较对照组高,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显著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衰;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9..02

    心衰,即所说的心力衰竭,是因为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心衰包括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其中慢性心衰持续性的发病状态,如若不能即使治疗,极易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着重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高龄慢性心衰且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有男23例,女7例,年龄68~80岁,平均年龄(72.5±5.6)岁,慢性心衰病程5个月至4年。对照组中有男22例,女8例,年龄70~81岁,平均年龄(71.0±6.2)岁,慢性心衰病程4个月至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前让所有患者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功、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并实行24小时心电监护。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加用胺碘酮,但需注意排除胺碘酮使用的相关禁忌症后使用。具体用法用量为:胺碘酮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缓慢静推10 min。如果出现心律转复窦性,可予以胺碘酮片口服0.2g bid控制心率。如果首次使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后,患者心率没有明显改善,可予以胺碘酮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缓慢静滴,半小时滴完。然后观察患者,如果心率情况还未得到改善,那么再重复注射胺碘酮,此次剂量及频次调整为50 mg/h,连续注射五小时,五小时后剂量改为30 mg/h,连续注射48小时,48小时内注射的总剂量不能高于1900 mg。48小时后改为口服胺碘酮0.2 g qd,连续用药,如果出现心率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QTc≥0.5 s时停止服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律失常改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QTc及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心功能达到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或未达到Ⅰ级,但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心功能分级及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1.5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经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经治疗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义(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QTc及心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及心率变化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QTc较对照组高,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老年高龄慢性心衰这种持续性发病状态,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这也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衰发作时大多数心律失常因心肌纤维化受损,致使心肌细胞的异常肥大。心脏结构产生病变后,使心衰患者体循环等发生淤血,患者生命则极度危险。因此针对高龄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在给予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改善症状,加快心脏复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胺碘酮是目前较多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胺碘酮用于治疗转复心衰伴心律失常非常有效。即使复率失败,也能明显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上对于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胺碘酮一同使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能够有明显的增加,心衰症状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变,心肌耗氧量大大减少,神经内分泌激素被激活,进而达到改善心功能和心率的目的。此外,胺碘酮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对症治疗就可以改善。如果有其他不良反应比如诱发低血压,眼角膜沉积物等,需密切观察,严密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用量。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高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 明.胺碘酮治疗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03):569

    [2]谭秀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对疾病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1):137

    本文编辑:王雨辰, http://www.100md.com(艾娜 鲜玉军 罗永兵 左英 吕俊 刘艳 刘卓梅 韩丽 张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