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11
编号:13591900
两种方式急诊救治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1
     【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100例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参照组则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严重心率失常的几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再次休克以及诱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并且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1.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危重症疾病,具有病程发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静脉溶栓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手段,但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其治疗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因而急诊介入术治疗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1]。本文针对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为(63±3.6)岁;平均心脏复苏时间为(21.4±7.9)min,与后续治疗时间相隔(1.1±0.3)h。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前,首先给予患者肠溶片阿司匹林300 mg、咀嚼片氯吡格雷300 mg,做好治疗准备后,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在用药途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意用药时控制药液滴注速度,需在0.5 h内完成滴注。滴注后12h给予患者肝素钠40 mg进行治疗,肌肉注射,每12 h进行1次注射,连续进行为期5 d的治疗[2]。

    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术进行治疗,术前准备工作与参照组相同,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持续肝素钠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冠脉造影介入冠状动脉支架安装术或是股动脉、桡动脉入路采取梗死血管介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装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肝素钠治疗。以上治疗的同时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降血脂、降血压等治疗[3]。

    1.3 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是否再次出现休克、诱发出血、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再通成功率,成功标准为:在发病14h内提前出现心肌酶峰值的情况、ST段上抬2 h内降低超过一半、ck-mb在发病后14 h内提前出现酶峰、溶栓治疗2 h后再次出现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溶栓后若未符合以上两种标准,即为再通失败。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行SPSS 19.0软件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除心率失常外,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室常见的一种急重症疾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但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低,根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该病仅有5%左右的发病率,但这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其致死率高达80%,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心脏骤停,临床常用心肺复苏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成功后,患者恢复意识,在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适合的治疗,尽量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通常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治疗方式、抢救时机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越早抢救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提高疗效[4]。现今急诊介入术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主要使用的后续治疗方式。静脉溶栓的治疗原理是使用溶栓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肌梗死部位的冠脉,能够起到迅速溶解血栓的作用,帮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根据临床有关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应尽快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越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就越好。但因溶栓药物的作用过于强大,使得患者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诱发出血等并发症,因而需在患者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20 min再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此外,药物的使用剂量和药物的滴注速度与患者出血症状存在直接关系,本次研究中滴注速度为150万U,并尽量将滴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最终出血率仅为8%,与临床相关学者的研究相符合。

    介入手术治疗则可直接放置支架,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成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随时可以对患者实施介入术治疗,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但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情况均有所缓解。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续避免进行活动,住院环境也需保持安静,避免交感神经兴奋,进而有效的对心率失常进行预防。本文研究中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治疗疗效明显高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参照组,并且研究组除心律失常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組(P<0.05)。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进元,刘永丽,李龙倜,等.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A01):99.

    [2]温健文.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2015.

    [3]肖 丽,智永超.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

    [4]刘楠楠,朱芳一,祝存奎,等.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6(7):1-3.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丁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