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方法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行为现状、及相关防护知识进行探讨、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运用该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制定针刺伤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选择程序、组建团队、制作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措施,对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后我院针刺伤发生率与上年度刺伤发生率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发生,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士;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护士在临床中从事着高风险的操作,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约占80%,针刺伤发生后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所以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健康安全,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方法运用到预防针刺伤的管理工作中,FMEA是一种在行动之前就认清问题并预防问题发生的风险管理的手段,它系统性、前瞻性地分析评估流程中哪一环节会发生失效和如何发生,并且能评估各种不同的失效模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以便找出此过程中最需要改变的部分,不同于以往的事后分析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的6月~12月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记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的6月~12月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记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组建小组
2017年05月成立FMEA小组,由科护士长4名,临床护士长2名组成,工作年限15~25年,年龄39~45岁。组织全组人员学习FMEA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知识
1.2.2 绘制流程图
各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列出针刺伤相关点,进行利器处理相关流程罗列。见图1。
1.2.3 失效模式及原因查找
查找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系数,制定整改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二次分拣:二次分拣是主要的失效模式,其导致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手边没有盛放利器的盒子,针头以及输液管等手术器械均盛放在治疗盘内,手术器械之间接触较多,从而引发锐器伤。这种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二次分拣以及回套针帽等不规范行为发生,手术器械使用后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盛放。(2)双手回针帽:双手回针帽属于一种不规范行为,容易刺伤工作人员的手指。应当直接将头皮针段丢弃,不需要分解。(3)利器盒放置位置操作过程中没有准备治疗车或者治疗车上未放置利器盒,将利器盒放置在其他难以直接接触到的位置,操作过程中利器不方便治疗投放。出现这种情况会引发二次分拣,进而诱发锐器伤,还有可能出现利器投放障碍回弹等问题,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应当将利器盒放置在便于利器投放的位置。(4)患者躁动导致穿刺针滑脱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失去意识,无法正常听从操作人员的嘱咐,出现躁动现象。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躁动行为很可能导致穿刺针滑脱,滑脱穿刺针将会刺伤患者以及操作人员,危害较大,因此应当投入使用防针刺伤留置针,减少穿刺针滑脱刺伤患者以及操作人员的情况出现。(5)反复穿刺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均属于反复穿刺的诱发因素,出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会受到严重影响,反复穿刺还会降低穿刺针针头的锋利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反复穿刺,穿刺失败三次以后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来完成穿刺工作,还可以将患者送往静疗护理组接受诊治。
1.2.4 措施实施
首先对整改措施进行培训,并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改革,投入使用防针刺伤留置针及采血针,静疗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科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巡查。
2 结 果
据调查统计我院2016年的6月~12月共发生护士针刺伤11例,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管理落实后,观察组总计发生护士针刺伤4例,观察组护士刺伤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3 讨 论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意外事件,出现针刺伤很可能会引发血管性疾病传播,给护士的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对针刺伤的研究,掌握针刺伤的危害以及诱发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的方法,检视风险照护的整个流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失效因子,具有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FMEA融合了危害分析及重要控制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量化指标RPN实现对关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改进,通过各项护理措施及工具的改革,防针刺伤针的使用,二、三级质控重点关注规范操作,我院于2017年落实了FMEA,2017年的6月~12月总计发生针刺伤4例,与2016年的6月~12月出现针刺伤的情况进行比较明显较少,护士的安全得到保障,应用价值显著,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孟 梅,刘世方.采集血培养标本过程中无菌观念的培养[J].中国护理研究,2013,25(7A):1744
[2]张丹丹,张 平,王冬梅.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8(28):1058-1059.
[3]谢春梨,廖维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4]王玲华,傅根莲,江卫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针刺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74-5075.
[5]劉 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6.
[6]魏 梅,陈焕娣.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减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C]//广东省护理学术年会.20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刘文霞)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士;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护士在临床中从事着高风险的操作,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约占80%,针刺伤发生后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所以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健康安全,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方法运用到预防针刺伤的管理工作中,FMEA是一种在行动之前就认清问题并预防问题发生的风险管理的手段,它系统性、前瞻性地分析评估流程中哪一环节会发生失效和如何发生,并且能评估各种不同的失效模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以便找出此过程中最需要改变的部分,不同于以往的事后分析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的6月~12月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记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的6月~12月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记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组建小组
2017年05月成立FMEA小组,由科护士长4名,临床护士长2名组成,工作年限15~25年,年龄39~45岁。组织全组人员学习FMEA的管理模式及相关知识
1.2.2 绘制流程图
各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列出针刺伤相关点,进行利器处理相关流程罗列。见图1。
1.2.3 失效模式及原因查找
查找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系数,制定整改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二次分拣:二次分拣是主要的失效模式,其导致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手边没有盛放利器的盒子,针头以及输液管等手术器械均盛放在治疗盘内,手术器械之间接触较多,从而引发锐器伤。这种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二次分拣以及回套针帽等不规范行为发生,手术器械使用后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盛放。(2)双手回针帽:双手回针帽属于一种不规范行为,容易刺伤工作人员的手指。应当直接将头皮针段丢弃,不需要分解。(3)利器盒放置位置操作过程中没有准备治疗车或者治疗车上未放置利器盒,将利器盒放置在其他难以直接接触到的位置,操作过程中利器不方便治疗投放。出现这种情况会引发二次分拣,进而诱发锐器伤,还有可能出现利器投放障碍回弹等问题,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应当将利器盒放置在便于利器投放的位置。(4)患者躁动导致穿刺针滑脱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失去意识,无法正常听从操作人员的嘱咐,出现躁动现象。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躁动行为很可能导致穿刺针滑脱,滑脱穿刺针将会刺伤患者以及操作人员,危害较大,因此应当投入使用防针刺伤留置针,减少穿刺针滑脱刺伤患者以及操作人员的情况出现。(5)反复穿刺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均属于反复穿刺的诱发因素,出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会受到严重影响,反复穿刺还会降低穿刺针针头的锋利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反复穿刺,穿刺失败三次以后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来完成穿刺工作,还可以将患者送往静疗护理组接受诊治。
1.2.4 措施实施
首先对整改措施进行培训,并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改革,投入使用防针刺伤留置针及采血针,静疗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科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巡查。
2 结 果
据调查统计我院2016年的6月~12月共发生护士针刺伤11例,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管理落实后,观察组总计发生护士针刺伤4例,观察组护士刺伤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3 讨 论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意外事件,出现针刺伤很可能会引发血管性疾病传播,给护士的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对针刺伤的研究,掌握针刺伤的危害以及诱发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的方法,检视风险照护的整个流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失效因子,具有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FMEA融合了危害分析及重要控制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量化指标RPN实现对关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改进,通过各项护理措施及工具的改革,防针刺伤针的使用,二、三级质控重点关注规范操作,我院于2017年落实了FMEA,2017年的6月~12月总计发生针刺伤4例,与2016年的6月~12月出现针刺伤的情况进行比较明显较少,护士的安全得到保障,应用价值显著,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孟 梅,刘世方.采集血培养标本过程中无菌观念的培养[J].中国护理研究,2013,25(7A):1744
[2]张丹丹,张 平,王冬梅.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8(28):1058-1059.
[3]谢春梨,廖维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4]王玲华,傅根莲,江卫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针刺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74-5075.
[5]劉 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6.
[6]魏 梅,陈焕娣.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减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C]//广东省护理学术年会.20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刘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