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年第23期
编号:13282403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二级预防的指导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23期
     赵淳[8]教授认为慢性心衰A阶段以气阴两虚、心气虚、阴虚内热、阴虚阳亢为主,兼夹血瘀痰阻之证;B阶段,以气虚痰阻血瘀证、阴虚内热、阴虚阳亢,兼痰瘀之证。遂提出A、B阶段宜早期、长期选采用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的治疗方法。C、D阶段,为水泛、瘀血、痰阻重证,可采取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方法。田丽芬[9]教授认为“脾胃失调,痰瘀互结,五脏相关”,认为心衰病机在于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宜温补脾阳,以防心病。

    薛一涛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冠心病等的方面经验颇丰。他认为慢性心衰及时发现,越早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更大益处。慢性心衰的二级预防包含A期、B期,更侧重于B期。自古以来,良好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对于疾病的治疗也都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黄帝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顺应四时,调整身心,劳逸结合,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而诱发心力衰竭和加重的诱发因素亦有很多,如感染、劳累、情绪激动、心律失常、钠盐摄入过多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