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年第30期
编号:13271860
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30期
     【摘要】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家庭干预组,各31例,分别实施基础护理方法和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结果 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护理,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价值,引导患者家属在等健康教育、口腔保健、用药辅助、饮食及运动干预、跟踪随访等方面予以患者必要的輔助,逐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家庭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实践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受患者血糖代谢紊乱的影响,容易为炎症在牙周部位的发生埋下祸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临床医学界已将牙周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类型之一。本文主要探析了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家庭干预组,各31例。其中,常规组女16例,女15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65.79±0.59)岁;家庭干预组女17例,男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66.07±0.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健康咨询、口腔护理和膳食安排等方面的指导,提升患者对口腔护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1.2.2 家庭干预组

    以家庭护理干预理念作为护理操作的执行依据,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应树立主动工作意识,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采用单独讲课和集体授课的形式对口腔保健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牙周病对牙周组织生长的不利影响,明确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牙周病进行防治。(2)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牙周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作为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口腔指导,告知患者口腔检查的具体时间,定期去牙科诊所洁牙,实现对牙结石的及时祛除。(3)做好饮食控制工作是治愈糖尿病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体质量、活动强度、血糖水平作为参考依据,对事物的摄入类型和数量进行合理安排,合理设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配比,使患者家属能够建立在饮食重要性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为患者安排合理的膳食结构。(4)患者家属应基于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为患者口服维生素D和钙片,预防牙周病。同时,患者家属应明确各种药物的药理机制和用药方法,并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5)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和饮食安排,为患者合理安排运动类型和时间,尽量选择散步和跳舞等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20~40 min。(6)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庭护理质量的追踪工作,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使用牙线剔牙。同时,应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护理辅助作用,为患者冲洗义齿,降低牙周炎症的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家庭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

    2.2 护理满意度

    家庭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3 讨 论

    调查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调整都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受炎性因子的影响,使得牙周炎多发,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实现了对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有效性的充分验证。因此,可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普及应用该方法。

    综上所述,应充分发挥家庭护理干预的价值,实现对牙周病的快速治愈,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靖,王军强,张文娟.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J].口腔医学,2015,35(09):739-743.

    [2]俞江锋.对社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1):205-20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