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疗法治疗肩袖损伤158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悬吊训练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580例悬吊训练疗法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一段时间的悬吊训练干预,统计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疼痛降低,恢复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达94.7%(1496/1580)。结论 悬吊训练疗法在治疗肩袖损伤疾病时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肩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悬吊训练疗法;肩袖损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绝大多数患者的肩袖损伤为慢性损伤,因肩关节肌肉力量薄弱而导致。悬吊训练疗法对于无论是手术治疗的患者还是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以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为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之间共收治1580例肩袖损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70例,女性患者710例,年龄在25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3岁,患者除肩袖损伤之外无其他明显外科疾病。经过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术患者有520例,保守治疗患者有760例,患者均確诊为肩袖损伤。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悬吊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第一阶段(建立正常的活动度与中立位)
根据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需要受伤关节制动两周,正常关节制动四周,但这种情况下患者正常关节会发生相当程度的挛缩,造成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因此要求对患者肩部肿胀部位进行冰敷,以消除肿胀并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医护人员对患者采用肩吊带舒适体位悬吊保护后帮助患者主动活动手腕和肘部位置,辅助患者活动,使得肩部减少粘连同时在该体位下进行肩袖肌群活化,在无痛范围下被动帮助患者活动肩胛骨,刺激肩袖肌群等长收缩,避免粘连,萎缩。在该体位下指导患者正确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不能过分用力以及负重,避免组织愈合功能恢复受阻,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和肌力情况,设置合理的肩吊带保护时间,帮助患者每日做前臂手腕关节活动、相邻关节活动练习,肩胛骨肩袖肌群的诱发等康复训练方法促进患者肩部肌肉力量的恢复。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比如通过肩关节前屈、肩关节体侧外旋、肩关节外展以及肩胛骨的全范围活动等,使得患者的活动能充分刺激肩部肌肉,保证肩部以及肩袖肌肉的灵活性。
1.2.2 第二阶段(肌肉力量训练,OKC训练)
在减轻悬吊负重之后辅助患者进行肩关节OKC(开链运动)训练,患者保持仰卧或侧卧位依据承重原则吊带给予上肢远端支撑后加弹力带进行外展、前屈、外旋等练习,之后可继续进行肩袖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并对患者的姿势进行纠正。
1.2.3 第三阶段(运动控制与本体感觉输入的训练,CKC训练)
这个时期患者肩袖损伤已基本愈合,除了强化以往的康复训练方法之外,还需要进行运动控制与本体感觉输入的训练。主要是在悬吊下,对肩关节进行CKC(闭链运动)训练,主要进行俯卧位,两侧上肢支撑床面,躯干与下肢由悬吊减重吊起;做从肘支撑进入手支撑。从而刺激本体感觉感受器来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与本体感觉的输入;后期可根据患者运动表现改变训练的难易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悬吊训练方法之后的恢复效果、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作为统计学工具,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论
经过一段时间悬吊训练疗法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感降低,1580人次中治疗有效的人数高达1496例,治疗有效率为94.7%,与治疗之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肩袖损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青年患者出现的概率较低。由于人体肩袖受到肩峰的保护,直接暴力行为很难引起肩袖破裂,一般肩袖损伤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导致上肢外展,一旦出现手掌扶地骤然内收,就会导致破裂。肩袖损伤多是由于患者岗上肌肌肉力量薄弱所造成的,当患者出现肩袖破裂时,会自觉有撕裂声响,发生皮下出血,局部肿胀[1]。肩袖损伤之后,患者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尖顶并向三角肌位置扩散,按压患者大结节和接缝位置痛感明显,患者无法主动外展肩关节,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
肩袖损伤患者无论是进行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系列,并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之下有效完成康复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效果。悬吊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肌肉功能性康复和力量训练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是一种神经肌肉综合训练系统,可以有效加强身体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和稳定能力。悬吊训练疗法主要原理是在患者疼痛部位处逐渐加大负荷直至不能做出正确动作或者感到疼痛情况为止,需要先确定患者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进行肌肉训练和关节训练,加强患者肩部位置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激发患者神经肌肉部位的协调功能。
参考文献
[1] 徐达传,温广明,黄美贤.肩袖的解剖学特点[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1):100-104.
[2] 梁江声,黄必留,谭加群.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3):342-344.
本文编辑:吴 卫, http://www.100md.com(李淑亚 刘东军 王安琪)
【关键词】悬吊训练疗法;肩袖损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绝大多数患者的肩袖损伤为慢性损伤,因肩关节肌肉力量薄弱而导致。悬吊训练疗法对于无论是手术治疗的患者还是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以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为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之间共收治1580例肩袖损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70例,女性患者710例,年龄在25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3岁,患者除肩袖损伤之外无其他明显外科疾病。经过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术患者有520例,保守治疗患者有760例,患者均確诊为肩袖损伤。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悬吊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第一阶段(建立正常的活动度与中立位)
根据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需要受伤关节制动两周,正常关节制动四周,但这种情况下患者正常关节会发生相当程度的挛缩,造成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因此要求对患者肩部肿胀部位进行冰敷,以消除肿胀并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医护人员对患者采用肩吊带舒适体位悬吊保护后帮助患者主动活动手腕和肘部位置,辅助患者活动,使得肩部减少粘连同时在该体位下进行肩袖肌群活化,在无痛范围下被动帮助患者活动肩胛骨,刺激肩袖肌群等长收缩,避免粘连,萎缩。在该体位下指导患者正确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不能过分用力以及负重,避免组织愈合功能恢复受阻,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和肌力情况,设置合理的肩吊带保护时间,帮助患者每日做前臂手腕关节活动、相邻关节活动练习,肩胛骨肩袖肌群的诱发等康复训练方法促进患者肩部肌肉力量的恢复。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比如通过肩关节前屈、肩关节体侧外旋、肩关节外展以及肩胛骨的全范围活动等,使得患者的活动能充分刺激肩部肌肉,保证肩部以及肩袖肌肉的灵活性。
1.2.2 第二阶段(肌肉力量训练,OKC训练)
在减轻悬吊负重之后辅助患者进行肩关节OKC(开链运动)训练,患者保持仰卧或侧卧位依据承重原则吊带给予上肢远端支撑后加弹力带进行外展、前屈、外旋等练习,之后可继续进行肩袖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并对患者的姿势进行纠正。
1.2.3 第三阶段(运动控制与本体感觉输入的训练,CKC训练)
这个时期患者肩袖损伤已基本愈合,除了强化以往的康复训练方法之外,还需要进行运动控制与本体感觉输入的训练。主要是在悬吊下,对肩关节进行CKC(闭链运动)训练,主要进行俯卧位,两侧上肢支撑床面,躯干与下肢由悬吊减重吊起;做从肘支撑进入手支撑。从而刺激本体感觉感受器来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与本体感觉的输入;后期可根据患者运动表现改变训练的难易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悬吊训练方法之后的恢复效果、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作为统计学工具,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论
经过一段时间悬吊训练疗法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感降低,1580人次中治疗有效的人数高达1496例,治疗有效率为94.7%,与治疗之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肩袖损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青年患者出现的概率较低。由于人体肩袖受到肩峰的保护,直接暴力行为很难引起肩袖破裂,一般肩袖损伤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导致上肢外展,一旦出现手掌扶地骤然内收,就会导致破裂。肩袖损伤多是由于患者岗上肌肌肉力量薄弱所造成的,当患者出现肩袖破裂时,会自觉有撕裂声响,发生皮下出血,局部肿胀[1]。肩袖损伤之后,患者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尖顶并向三角肌位置扩散,按压患者大结节和接缝位置痛感明显,患者无法主动外展肩关节,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
肩袖损伤患者无论是进行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系列,并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之下有效完成康复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效果。悬吊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肌肉功能性康复和力量训练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是一种神经肌肉综合训练系统,可以有效加强身体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和稳定能力。悬吊训练疗法主要原理是在患者疼痛部位处逐渐加大负荷直至不能做出正确动作或者感到疼痛情况为止,需要先确定患者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进行肌肉训练和关节训练,加强患者肩部位置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激发患者神经肌肉部位的协调功能。
参考文献
[1] 徐达传,温广明,黄美贤.肩袖的解剖学特点[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1):100-104.
[2] 梁江声,黄必留,谭加群.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3):342-344.
本文编辑:吴 卫, http://www.100md.com(李淑亚 刘东军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