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丢垃圾不易
到了美国,亲戚就告诫我,千万别乱丢垃圾。我住在美国人琼斯先生家里,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别让美国人笑话咱中国人。生活了一阵子,我深切体会到,在美国,家庭垃圾丢弃真的不容易。
所谓的不“乱”丢垃圾,就是家里的垃圾要分类处理。琼斯先生家有两个大垃圾桶,是政府提供的,黑色的要倒入“不可回收垃圾”,白色的是装“可回收垃圾”。两个垃圾桶没有异味,干净到可以用来存放食品的程度。垃圾清运车每周来一次,车子也分为普通垃圾车和可回收垃圾车,车身颜色不同,让人很容易识别。当然,每月需要支付清运费。居民的垃圾桶放在自家车库里,厨余垃圾要尽量减少,而且要处理干净,否则就臭在自己家里。因为垃圾车七天才来一次。
这种社会机制倒逼市民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
琼斯的太太每天把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有的用粉碎机打碎冲入下水道,有的作为后花园的菜地肥料,其他厨余垃圾处理后才进入“不可回收”垃圾桶。琼斯太太的菜园子里有番茄、辣椒、南瓜,长得非常好,我们经常在餐桌上品尝自家种的蔬菜。
初来乍到,我一时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每天在厨房烹煮食品时,神经像紧绷的弦,生怕丢错垃圾。琼斯先生看出来了,解释给我听,其实不难识别,纸、金属、塑胶当然可以回收再利用,玻璃容器也是。市场上出售的食物,瓶瓶罐罐上印有黄色三角标记的,瓶子罐子便是可回收垃圾。除此之外的是不可回收垃圾。厨房产生的果皮、果核、菜叶、咖啡渣可以埋在花园里当肥料,甚至可以先收集起来,冷冻在冰箱底层,以后埋到菜园子里去。看来,垃圾分类是项系统工程,要从源头开始抓起。一段时间后,我慢慢习惯成自然了。
回上海,我反倒不习惯了。中国人的家庭垃圾,丢弃太容易了,无论干的湿的,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一股腦儿丢在塑料袋里扔进垃圾桶,垃圾桶周围臭味扑鼻。近二十年,我们从物质贫乏走进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我们对物质丰富带来的垃圾暴增没有准备好,仍在沿用传统的丢弃方式,集中收集,远距离运到郊外去填埋。有资料表明,上海著名的“老港”垃圾填埋场面积达3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澳门。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这实在太可惜了。我们的家庭垃圾再不减量和分类处理,终有一天会出现垃圾围城的可怕场景,子孙后代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周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