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有效治疗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80名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6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缓和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型磷脂酶在治疗前的患者体内检出率很高,经治疗后检出率明显降低。且M型磷脂酶受体滴度在治疗过程指标变化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MN时的效果比传统的环磷酰胺效果明显,且具有安全性。M型磷脂酶受体抗体滴度在治疗过程指标变化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变化呈负相关。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有效
【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40%。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明确,多认为是由内源性抗原引起局部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轻度病情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通常采用免疫制剂治疗以降低蛋白尿、缓解临床症状。IMN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在临床2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人中给予不同药物以观察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0.11-2013.11我院内科收治的被确诊为IMN的患者280例,其中男160例,女12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9.25±6.13岁。在患者自愿情况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40例。其中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差异。六个月中每月一次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磷脂酶受体等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估与药物的关系。
1.2 诊断标准
确诊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特发膜性肾病治疗进展》[1]中关于IMN的病理特点:一、光镜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有钉突形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