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211100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针对69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观察分析,根据患者个性不同,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对策,给与患者适宜的心理疏导、支持、鼓励,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配合救治的主动积极性和信心,从而取得了好的救治效果,明显提升了治愈好转率。由此笔者认为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是取得良好救治效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青年;脑卒中;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栓塞等,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1]。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人们生活节奏加速,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中青年人群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40-50岁左右的患者比例最高。在护理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患者心理问题较其他患者更为突出,而脑卒中患者心理情绪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转归,因此,笔者认为此类病人比其它病人更需要心理上的疏导、支持、鼓励。本文针对69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观察分析,根据患者个性不同,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对策,给予患者适宜的心理疏导、支持、鼓励,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筛选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55岁以下脑卒中患者69例,其中,男51例,女18例,年龄在30~55岁,平均46.5岁。入院时所有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确诊脑出血26例,脑梗塞43例。所选病例中42例意识清醒,27例轻度意识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口齿不清或失语。入院后对脑出血患者均采取降低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细胞、对症支持处理等综合措施,对脑梗塞患者均采取活血化瘀、溶栓、降低颅压、营养神经细胞、对症支持处理等综合措施。通过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基本治愈21例,好转48例,无死亡病例。

    2 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

    2.1 发病初期对疾病的恐惧、焦虑。脑卒中大多突然发病(所选病例均为突然发病),患者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不清,失语,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乏力、瘫痪。不管是语言功能还是肢体功能障碍都是患者所不能立即接受的,患者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精神准备,缺乏心理适应,担心瘫痪肢体能否康复,病情是否会恶化,一般在疾病发生的三天内,所有病例都表现为恐惧不安、焦虑[2]。

    2.2 初入院对环境和患者角色的焦虑。中青年患者一般平时很少生病住院,他们突然从普通社会来到医院,卧病在床,远离正常生活环境,面对陌生的环境,会缺乏归属感,对周围环境充满猜疑,对自己是病人需卧床休息甚至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很不习惯。另外中青年患者都有工作或学习,都是家庭的主要支柱,对突然丢下的工作、学习、家庭很不放心,心理上难以转换到患者角色,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由此会产生不安焦虑,有人甚至影响睡眠。

    2.3 疾病治疗过程中易激动、急躁。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前大多性情刚烈、脾气急躁。患病后经过救治,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后,有的患者感到大难不死,容易激动,尤其见到来人探视;有的患者溶栓效果好,认为病情不重,急于下床活动甚至要求出院。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而效果不佳,也会产生急躁心理。这种心理一般发生在疾病救治的3-10天内。

    2.4 疾病治疗后期的抑郁、悲观甚至失望 脑卒中的治疗存在个体差异,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所需时间不同,急性期治疗时,语言及肢体功能一般很难恢复到患者预期的水平。患者认为自己年纪青青,瘫痪在床要人服侍,心中愧疚的同时也担心久而久之遭家人嫌弃;有的患者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费用不足,自己会拖累家庭,有的年轻患者担心婚姻破裂等导致抑郁心理。患者情绪变得焦虑,会失去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产生悲观消极心理,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更有甚至会产生轻生自杀的念头。一般发生在疾病的10-20天。

    2.5 疾病恢復期的抑郁、自卑、依赖。病人恢复期抑郁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前人格特点,如病前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既往应激时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此外,还与疾病恢复的程度,家庭环境,家人关系有关,患者在相对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更易发生抑郁[3]。

    3 护理对策

    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着手,与患者心理沟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救治。

    3.1 对初入院患者热情接待、加强沟通,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归属感。患者入院后给予热情接待,及时为患者安排舒适满意的床位,护士要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区主任、护士长以及同病室患者,使患者能很快融入当前环境,产生归属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2 健康教育及时,病人示范减压。中青年患者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针对患者发病初期对疾病的恐惧、焦虑,护士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发病原因及诱因,拟采取的救治措施,患者如何配合能产生良好预后,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转归和自己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有所了解,消除或减轻恐惧。同时,请同病区恢复好的患者给病人现身示范,以使患者产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3 取得家属配合,稳定患者情绪。针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易激动、急躁的心理,护士首先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对易激动患者,要减少探视人员,提供安静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对急躁的患者要根据情况介绍病情的进展,使患者知道治疗需要的时间,使其冷静,从而安心治疗。

    3.4 给与理解、鼓励、支持,树立患者信心。针对患者在疾病治疗后期的抑郁、悲观甚至失望心理产生的原因,护士要对患者表示理解,多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多方面看问题,寻求家属、单位、社会对患者的支持,让患者感到爱的存在,认识自己生存的意义,多讲成功案例,中青年人生理机能旺盛,神经元修复成功率高,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掌握技巧、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生活态度。针对患者疾病恢复期的抑郁、自卑、依赖心理。护士应根据患者个性性格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如对病前性格外向的抑郁、自卑患者要鼓励其面对现实,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尽可能让患者参与一定的文艺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其生活更加充实,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4 结论

    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观察分析,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对策,给予患者适宜的心理疏导、支持、鼓励,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参考文献: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544.

    周玉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31

    宋宇,徐菲,扬威,等.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l(8下):9—10., 百拇医药(冯要武)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