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99096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干预措施(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6期
     3.2 团队疗法 团体心理辅导,即利用集体的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個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用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人际沟通中的倾听、真诚、尊重、平等等,营造轻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心情愉悦,精神放松,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放与交流,将他们长期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从而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较个体咨询、团体咨询更具有感染力,影响更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咨询效果容易巩固,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着特别的作用,对现实的心理辅导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力推广[19]。

    3.3 提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 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重要资源,其特征与个体的特定情景下的焦虑、抑郁反应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5]。对于社会因素引起的抑郁,应区别对待。如贫困、家庭关系紧张、农村学生,无论是老师、校医院的医生还是同学,都应该和他们保持正常友好的关系,多些关心和交流,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上的难关和心理上的困惑;提供贷学金,奖学金,贫困补助和勤工助学的机会,以解除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要成为同学问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平台,尽可能为一些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重的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感受,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0]。

    3.4 体育疗法 体育锻炼具有改善抑郁情绪个体生化指标的功能,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有益于全身各个系统,可改善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适能力,使人精力充沛,心情舒畅,从而对抑郁情绪产生抵抗作用[21]。适宜的运动量是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变化的基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都给出了相同的结论。Berger[22]等认为有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最高心率 60%~75%)并且每次持续时间在 20~60 min 之间,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Skrinar[23]认为有氧运动提高了体内意识和体能,从而增加或改善了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有益于积极心态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曾对学生做过跑步试验,结果发现跑步可成功的减轻大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虑情绪[24]。另有实验证明球类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也具有积极作用[25]。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具有干预作用, 对抑郁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良好。这一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找到了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在改善和治疗大学生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上,体育锻炼的作用不可忽视[26]。

    3.5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生理、治疗、感情、记忆等效应,可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它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复杂多样的[27]。研究数据[28]表明,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是一种个体化的结果,它可能受到许多复杂的个体间差异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29]。曾有心理学者对学生做过音乐欣赏疗法,被试学生在实施音乐艺术欣赏心理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普遍具有明显改善。音乐艺术欣赏能平衡人的情绪,进一步调动了被试学生主动参与干预治疗的意愿和积极性,还使他们培养起了主动聆听音乐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心理障碍复发,用更好的身心状态面对学习生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27]。

    3.6 药物疗法 当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表现类似于抑郁症状时,不能对其进行盲目的定性和妄加揣测,务必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咨询。如果患者的病情超出单纯的心理咨询范围,应该及时就医,采取在药物治疗的作用下辅以心理咨询,对患者的病情的好转发挥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促进作用。

    4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工作

    4.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仍处于个性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其认知偏差、行为不良等仍易导致不健康的个性出现,如能及时正确引导或干预则可矫正。既往有研究报道心理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相对于其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措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鉴于大学生抑郁的高发性及普遍性,高校应加强对抑郁及其他心理疾病的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同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开展关于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的讲座及宣传活动,通过心理咨询可以随时解决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挫折,提高大学生的抗挫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使得大学生们改变对“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排斥感,正视自身问题,积极主动缓解抑郁情绪[9]。

    4.2 完善校园管理体制,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言行,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大学制度应“以人为本”,积极发扬榜样示范作用,对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师生实行奖励,对违反校园文化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和严厉惩罚,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正能量的社会青年,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13]。

    4.3 多方配合,关注新生心理发展 第一,及早排查、及时干预。在新生入学之处就应该通过相应的心理健康中心对新生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评,一旦发现苗头,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第二,全程关注,用心呵护。从发现身边的同学心理有点异常以后,校方应跟踪关注,并鼓励周围的同学们师生共同努力,全员参与,给予他关心与帮助,引导问题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第三,建立与家长及辅导员,校医院医生沟通的长效机制。大学生产生抑郁症或多或少都与其家庭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校方,不仅仅对于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关心和关怀,对于其家长也应该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的沟通和引导,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另外,与家长建立一种长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动态,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生月萍)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