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3085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1 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1.1 钾摄入过多 有资料显示在透析充分的情况下,高钾饮食是引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1.2 透析不充分 间隔时间长,钾在体内蓄积,代谢性酸中毒显局,使细胞内钾向组织间液转移,血浆pH每降低0.1,血清钾可升高0.7mmol/L。主要因经济原因致透析间期过长,体重增长过多,且并发心肺功能不全,透析中血压波动大,严重影响超滤设置及透析液电导度、血流量及透析时间的调整,而引起高鉀血症。

    1.3 机体分解亢进 部分患者血液透析晚,并发症多,全身状况差,易并发全身或局部感染,引起组织及细胞分解代谢加快而发生高钾。

    1.4 输入库存全血 经常输入库存血也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库存血。

    1.5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含钾高的中草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也是形成和加重高钾的原因

    2 护理

    2.1 护士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在透析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透析,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技术水平,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及时正确掌握病情及患者所需,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心理护理,并协助其生活护理,给予必要的安慰、鼓励,以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使他们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减少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2 密切观察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存在高钾血症的征兆。护士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知识,发现异常,立即抽静脉血做血钾测定,对怀疑存在高钾血症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给患者做血透前的血生化、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患者血钾情况,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积极做好血透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各项急救措施。高钾血症患者病情较严重,一般常规给予吸氧,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做好心电监护。血钾>6.5mmol/L时应开通静脉通道。血透2h做血钾检查1次,结束时再检查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根据需要30min监测血压1次,以掌握患者病情。因为高钾可引起血管收缩,早期血压可升高而晚期血压会下降。

    2.3 对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使之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饮食和生活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钾的危害,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尤其节假日亲朋聚餐时,使其及家属在思想上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不食或少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苹果、无花果、桃、葡萄干、草莓以及咖啡等。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时,要注意部分中药单方及复方含钾情况,某些中药如昆布、旱莲草、青蒿、益母草、茵陈、牛膝以及附桂八味丸、知柏八味丸、济生肾气丸、柴朴汤等含钾较高,每剂均在400毫克以上。所以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提高患者对中药的认识,不要错误地认为中药对肾脏疾病有治疗效果却没有毒副反应,而忽视某些元素可能对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指导患者养成规律排大便的习惯,便秘者可服用大黄苏打片,防止钾离子在体内蓄积。指导患者规律透析,避免受凉感冒、外伤,患者出院后采用信访、电话回访方式或发放健康宣传卡督促患者下次血透时间及次数,指导患者及其照顾者做好相关的记录,如出入液量、控制好干体重、监测血压、血糖等。

    2.4 高钾血症进行血透时,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更优于醋酸盐透析液。碳酸氢盐透析液可迅速纠正酸中毒,且不出现低氧血症,更快起到治疗作用。血透时采用含钾3.0~3.5mmol/L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对降低高钾血症效果确切、可靠安全。无钾、低钾透析液降血钾速度快,但容易引起钾丢失,导致低血钾,诱发严重心律失常,通过消化道排钾对于肾衰竭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消化道排钾疗法,使钾离子从结肠排出体外,结合药物疗法,对轻度高钾血症有疗效,也可减轻严重高钾血症对心肌抑制作用,赢得时间进行透析治疗。

    3 小结

    肾脏是排钾的主要器官,摄入钾的90%~95%经由肾脏排泄,仅10%由肠道分泌排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尿功能障碍容易产生高钾血症,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为无尿或少尿,各种诱因均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诱发因素,并尽可能的去除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87~988.

    叶任高.内科学以致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52. (倪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