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86504
整版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8期
     【摘 要】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放手术完成治疗,试验组患者以微创小切口切除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并比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数据差异显著(=7.1618,P=0.0074)。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8.00%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24.00%,数据差异显著(=4.7619,P=0.0290)。结论: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切除术;单纯性阑尾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阑尾发生炎性改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阑尾炎在青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根据阑尾炎患者病情进展快慢将其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其中急性阑尾炎按照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变相对较轻,属于阑尾炎的早期阶段,患者的治疗相对简单且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对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9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46.185.47)岁,患者病程3~23h,平均(11.252.42)h。试验组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46.395.72)岁,患者病程2~29h,平均(11.862.93)h。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右下腹痛和脐周痛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和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年龄处于18~80岁范围以外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排除患者中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对本研究治疗方案不认同的情况。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对其急性B超检查,明确其病灶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于患者右侧腹部麦氏点开切口,长度控制在5~7㎝范围内,之后将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并使用拉钩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进行钝性分离处理,之后将患者的腹膜横向切开,将阑尾完全暴露出来后对阑尾根部及其周围的粘连进行钝性分离处理,对阑尾系膜进行结扎处理,并在阑尾根部实施荷包缝合处理,常规完成阑尾残端的消毒后将其包埋于盲肠内,采用间断式外翻方式完成对腹膜的缝合处理,之后完成对各层组织的缝合。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试验组患者以微创小切口切除术完成治疗,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在患者右侧腹部麦氏点开切口,长度控制在1.5~2.0㎝范围内,之后一次性完成对皮肤和各层组织的剥离处理,将拉钩置入后对阑尾进行处理并让其完全暴露,在能够使用肉眼观察到阑尾,使用卵圆钳将阑尾缓慢夹起,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碰到盲肠管,之后将阑尾及系膜全部拉出,对病变阑尾进行常规切除,之后将切除后的剩余部分放回患者腹腔,对患者阑尾周围的渗液进行清理后进行缝合处理,主要是对患者的腹膜及腹外斜肌腱膜进行间断缝合,一般缝合2针即可,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1针。手術完成后常规实施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1.3 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并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进行记录。其中治疗指标主要是对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发症观察主要是对感染、皮下积液和肠梗阻进行记录。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24h内排气,无发热和腹痛情况且未发生各种并发症为优;患者治疗后24内排气,但出现发热或腹痛情况,有轻微并发症但经处理后很快好转为良;治疗后患者24内未排气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差异用检验,()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差异用t检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8例,占比56.00%,疗效为良的20例,占比40.00%,效果为差的2例,占比4.00%,治疗优良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3例,占比46.00%,疗效为良的16例,占比32.00%,效果为差的11例,占比22.00%,治疗优良率为78.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7.1618,P=0.0074)。

    2.2 治疗指标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249.72)min,术中出血量为(36.257.14)ml,术后排气时间为(17.522.96)h,术后住院时间为(4.851.34)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1610.72)min,术中出血量为(55.946.25)ml,术后排气时间为(25.183.47)h,术后住院时间为(6.941.22)d。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5.2272,6.5617,5.3109,3.6994,P=0.0001,0.0000,0.0000,0.0016)。 (刘俊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