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86120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现状及进展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8期
     【摘 要】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现象,并可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现象。糖尿病共包括两种:一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另一种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研究重点在于分析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发展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1 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

    1.1 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腺B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SUR),促进患者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在高糖状态时此效应被放大。磺脲类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现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药物代表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二代同第一代比,使用剂量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已逐渐取代第一代。第三代药物为格列美脲,其也是适用于单药治疗及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惟一的磺酰脲类药物。(2)氯茴苯酸类。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胰腺β细胞去极化,从而促使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外,氯茴苯酸类药物还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有人称这类药为血糖依赖型胰岛素促泌剂。

    1.2 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由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衍生的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不仅可刺激ISU敏感性基因,且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同时使血胰岛素水平下降。代表药物有曲格列酮(troglitazone)(有报道该药的推广因严重的肝毒性问题而受阻)、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等,有预测后两种药将成为主宰今后几年的糖尿病药市场的品种。

    1.3 减少糖来源类药物(1)双胍类:此类药物作用机理未完全明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抑制糖原异生,促进周围组织分解糖,对正常人不降低血糖,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不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丁福明(Buformin)、苯乙双胍(Phenformin)和二甲双胍(Metformin)。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降糖作用比SU类的差,但无低血糖反应,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药。(2)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多糖、双糖转化为单糖,使食物中的糖不易吸收,因此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目前,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Acarbose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乙格列酯(Emiglitate)和米格列醇(Miglitol)。

    1.4 胰岛素 (1)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结构中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序列及结构进行局部修饰,降糖性质不变,而吸收特性改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门冬胰岛素(InsulinAspart,)、赖脯胰岛素(InsulinLispro)和赖谷胰岛素(InsulinGlulisine)三种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其特点是弥补了常规胰岛素起效慢,作用时间偏长的缺点使用更为方便,可在餐前15min甚至餐后注射,能良好的控制餐后血糖,较好地模拟进餐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甘精胰岛素(InsulinGlargine)和地特胰岛素(InsulinDetemir)是两种超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可以提供机体一天所需的基础胰岛素,由于其全天没有明显的峰值故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2)胰岛素口服制剂。近年来研制的口服胰岛素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和C肽水平,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可安全替代注射疗法。但由于胰岛素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经胃肠道给药时,能被胃肠道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而不被吸收,另外它是大分子物质,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并加入酶抑制剂、保护剂和促吸收剂的纳米囊、纳米脂质体或复乳等胰岛素口服制剂是目前胰岛素类药物研究的热点,其减少了胃肠道对胰岛素的破坏和降解,并能有效促进其吸收。现有的产品有美国Lilly公司的口服制剂AI-401;美国Nober公司开发的HIM-2制剂等。但至今尚未见到实际广泛应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报告,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尚未解决。(3)胰岛素吸入制剂。胰岛素吸入是一种较新的给药方式,主要分为经肺、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吸收等3种方式。其中肺部吸入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功替代常规治疗的无创途径。吸入胰岛素较常规胰岛素起效快,达峰时间类似于超短效胰岛素,作用强度介于普通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之间。目前最成熟的吸入胰岛素为辉瑞公司的胰岛素干粉制剂-Exubera已于2006年在美国和欧洲获得批准用于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Exubera的活性成分为重组人胰岛素干粉,需与一种可以将干粉雾化的吸入装置配合在餐前10min内使用,Exubera可被迅速吸收,起效时间在10~20min内,血药浓度于30~90min达峰,作用持续时间约6h。由于Exubera可能影响肺功能,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肺功能。

    2 相关展望

    目前,糖尿病在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虽然还不能根治,但在对糖尿病日益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将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制开发出更新一代的抗糖尿病药物,从而也为临床找到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创造条件,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3 结语

    总而言之,临床应用降糖药物类型越来越丰富,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定会开发出更多种类新型治疗糖尿病药物,为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李杏翠,陈晶,陈景维,等.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518-1520.

    邵成雷,张玲.1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J].广州医药,2004,35(1):6-8. (万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