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 要】目的:总结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方案,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急诊留观室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选择我院2016年7-12月急诊留观室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比2组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科室硬件、管理制度、感染以及患者因素。观察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是保证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安全以及临床效果、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留观室危重症危险因素全方位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对比医院一般科室,急诊科担负抢救、管理等工作任务,工作更为繁琐且有明显突发性特点。急诊留观室作为急诊科部门之一,基于患者基础疾病多、症状不典型、身体机能差等特点,需进一步观察诊断,同时对护理工作提出全面、有效的要求。相关资料指出,急诊留观室护理工作风险涉及护理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自身几方面因素[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方案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在2016年1-6月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在同年7-12月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在15-82岁之间,年龄均值(45.80±3.40)岁;留观时间在1-17d之间,留观均值(5.0±1.5)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0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各15例,多发伤患者10例,其他患者8例。观察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6-85岁之间,年龄均值(46.20±3.30)岁;留观时间在2-17d之间,留观均值(5.5±1.8)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9例,其他患者9例。2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实验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留观室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护理工作。观察组——急诊留观室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1)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急诊科组织抢救模拟演练学习,通过模拟演练掌握急救知识、经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注重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以热情、主动、周到的服务态度解除患者困难。(2)注重科室硬件。定期做好急诊留观室病床床栏、约束带等基础设施检查,及时更换基础设施,做好病房通风、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问题。(3)推行优质护理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责任护士做好分管床位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高年资护理人员任组长,就诊并辅助护理人员完成相关护理工作。(4)落实PDCA追踪管理。总结急诊留观室既往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推行,完成PDCA追踪管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以及组间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无护理风险;有效——发生护理风险但未造成患者严重损害;无效——护理风险发生且患者损害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观察指标计算。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危险因素占比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P<0.05,证明相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2016年急诊留观室共发生护理危险事件17件,护理人员因素占5例,科室硬件以及管理制度因素各3例,感染因素2例,患者因素4例。
2.2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护理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经统计学计算,=10.8647,P=0.0009。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总满意度经统计学计算,=11.0599,P=0.0008。
3 討论
急诊诊治病种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占比较大,且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中老年患者留观占比较大[3]。急诊留观室有患者病情严重、留观时间不确定、人员复杂等特点,增加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增加了护理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差错[4]。全方位护理管理是在总结常规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改进后的护理管理方案,包括科室硬件、护理人员、患者等多方面,降低了科室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5]。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分别为98%vs85%、99%vs87%,P<0.0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科室硬件、患者自身等均为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全方位护理管理有效规避了危险,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周丽萍,尹小青.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28-129,137.
关欣.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76-77.
陈锦秀,曹慧,陈云凤等.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40):297-298.
汤秀琴.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29.
孙文惠.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175-176. (朱慧静)
【关键词】急诊留观室危重症危险因素全方位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对比医院一般科室,急诊科担负抢救、管理等工作任务,工作更为繁琐且有明显突发性特点。急诊留观室作为急诊科部门之一,基于患者基础疾病多、症状不典型、身体机能差等特点,需进一步观察诊断,同时对护理工作提出全面、有效的要求。相关资料指出,急诊留观室护理工作风险涉及护理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自身几方面因素[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方案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在2016年1-6月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在同年7-12月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在15-82岁之间,年龄均值(45.80±3.40)岁;留观时间在1-17d之间,留观均值(5.0±1.5)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0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各15例,多发伤患者10例,其他患者8例。观察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6-85岁之间,年龄均值(46.20±3.30)岁;留观时间在2-17d之间,留观均值(5.5±1.8)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9例,其他患者9例。2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实验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留观室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护理工作。观察组——急诊留观室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1)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急诊科组织抢救模拟演练学习,通过模拟演练掌握急救知识、经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注重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以热情、主动、周到的服务态度解除患者困难。(2)注重科室硬件。定期做好急诊留观室病床床栏、约束带等基础设施检查,及时更换基础设施,做好病房通风、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问题。(3)推行优质护理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责任护士做好分管床位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高年资护理人员任组长,就诊并辅助护理人员完成相关护理工作。(4)落实PDCA追踪管理。总结急诊留观室既往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推行,完成PDCA追踪管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以及组间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无护理风险;有效——发生护理风险但未造成患者严重损害;无效——护理风险发生且患者损害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观察指标计算。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危险因素占比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P<0.05,证明相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2016年急诊留观室共发生护理危险事件17件,护理人员因素占5例,科室硬件以及管理制度因素各3例,感染因素2例,患者因素4例。
2.2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护理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经统计学计算,=10.8647,P=0.0009。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留观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总满意度经统计学计算,=11.0599,P=0.0008。
3 討论
急诊诊治病种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占比较大,且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中老年患者留观占比较大[3]。急诊留观室有患者病情严重、留观时间不确定、人员复杂等特点,增加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增加了护理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差错[4]。全方位护理管理是在总结常规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改进后的护理管理方案,包括科室硬件、护理人员、患者等多方面,降低了科室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5]。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分别为98%vs85%、99%vs87%,P<0.0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科室硬件、患者自身等均为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全方位护理管理有效规避了危险,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周丽萍,尹小青.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28-129,137.
关欣.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76-77.
陈锦秀,曹慧,陈云凤等.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40):297-298.
汤秀琴.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29.
孙文惠.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175-176. (朱慧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