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
【摘 要】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7.1-2017.12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39例采用小肠内排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39例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较传统肠梗阻手术更简单、可靠,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肠内排术;传统肠梗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在妇科和腹部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目前,我国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肠粘连松解术,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很容易再次引发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不佳[2]。近几年来,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报道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本文特进行对照实验,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從我院于2017.1-2017.12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39例采用小肠内排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低年龄为15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2.13±5.87)岁;另选择39例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低年龄为18岁,最高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4.25±5.13)岁。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次数、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小肠内排列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法。
实验组手术具体方法为:首先,将全部小肠游离,对于粘连成团或者有血运障碍的患者,先将粘连部位松解,后在距离阑尾根部1cm的盲肠壁处进行荷包缝合,常规切除阑尾后用M-A管进行肠内支撑,M-A管经过阑尾根部后,通过盲瓣逆行进入小肠,在距离屈式韧带15-25cm处,每相隔16-20cm进行一次小肠折叠排列,肠瓣以盘状进行排列,阑尾残端结扎后进行荷包缝合,用M-A进行腹外固定,实施腹腔引流。15天后,待患者造口与孔腹壁之间的隧道形成,把残端送进包埋,M-A管拔除后从穿刺口引出,于腹壁部与腹腔固定。术后,患者服用石蜡油,以80-100次的原则,以1天拔1次的速率,连续治疗3天后,痿口会自行闭合,三周后,肠内的残端也会自行排除。对照组手术具体方法为:首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切口,在分离粘连时不得盲目;然后,进入腹腔,确定肠梗阻位置,避免松解粘连时,破坏腹膜与肠壁浆膜层;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先进行局部切除,后做对端吻合,用手钝性分离粘连部位,全程注意分离小肠,尽量避免损伤肠管;对于肠管坏死或有血运障碍的患者,应先进行减压手术;对于肠较窄、肠坏死的患者,应进行肠吻合或肠切除手术,修补浆肌层并保留肠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等,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如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早期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粘连属于开腹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机体对手术出现的异物反应,只要术后肠的内容物可以顺利通过,就不会引起肠梗阻[3]。粘连性肠梗阻一般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式,近几年来,采用小肠内排术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4]。
在本次实验中,证明了小肠内排列术较传统肠梗阻手术更简单、可靠,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段军.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1786-1787.
薛以华.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8,(4):5-7.
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48-149,150.
宋振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05-106. (程宏君)
【关键词】小肠内排术;传统肠梗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在妇科和腹部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目前,我国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肠粘连松解术,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很容易再次引发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不佳[2]。近几年来,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报道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本文特进行对照实验,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從我院于2017.1-2017.12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39例采用小肠内排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低年龄为15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2.13±5.87)岁;另选择39例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低年龄为18岁,最高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4.25±5.13)岁。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次数、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小肠内排列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法。
实验组手术具体方法为:首先,将全部小肠游离,对于粘连成团或者有血运障碍的患者,先将粘连部位松解,后在距离阑尾根部1cm的盲肠壁处进行荷包缝合,常规切除阑尾后用M-A管进行肠内支撑,M-A管经过阑尾根部后,通过盲瓣逆行进入小肠,在距离屈式韧带15-25cm处,每相隔16-20cm进行一次小肠折叠排列,肠瓣以盘状进行排列,阑尾残端结扎后进行荷包缝合,用M-A进行腹外固定,实施腹腔引流。15天后,待患者造口与孔腹壁之间的隧道形成,把残端送进包埋,M-A管拔除后从穿刺口引出,于腹壁部与腹腔固定。术后,患者服用石蜡油,以80-100次的原则,以1天拔1次的速率,连续治疗3天后,痿口会自行闭合,三周后,肠内的残端也会自行排除。对照组手术具体方法为:首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切口,在分离粘连时不得盲目;然后,进入腹腔,确定肠梗阻位置,避免松解粘连时,破坏腹膜与肠壁浆膜层;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先进行局部切除,后做对端吻合,用手钝性分离粘连部位,全程注意分离小肠,尽量避免损伤肠管;对于肠管坏死或有血运障碍的患者,应先进行减压手术;对于肠较窄、肠坏死的患者,应进行肠吻合或肠切除手术,修补浆肌层并保留肠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等,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如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早期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粘连属于开腹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机体对手术出现的异物反应,只要术后肠的内容物可以顺利通过,就不会引起肠梗阻[3]。粘连性肠梗阻一般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式,近几年来,采用小肠内排术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4]。
在本次实验中,证明了小肠内排列术较传统肠梗阻手术更简单、可靠,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段军.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1786-1787.
薛以华.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8,(4):5-7.
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48-149,150.
宋振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05-106. (程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