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成药相关出库数据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数据中来源以儿科为主。将各个科室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使用药物的具体功能将其划分为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计算所占比例。对中成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年龄限制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用药相关提示进行统计。按照中成药的剂型进行分类,例如片剂、散剂以及颗粒剂,并分析不同剂型占比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总共统计出89种中成药,其中可用于儿童药物有53种,占比60.92%,其他药物均属于成年人与儿童混合使用的中成药,其中有24种中成药对儿童使用剂量有明确规定,并且只有3种药物提供了具体的用法用量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无明确剂量用法规定。中成药剂型当中大多数都能够适用于儿童,其主要是以合剂、颗粒、糖浆为主,不适用于婴幼儿的中成药物主要是以片剂、胶囊为主,其主要是针对肝胆性疾病。清热解毒、去痰止咳以及补益药物占比较高,分别为18.87%、18.87%、15.09%。结论:中成药临床使用针对性较强,大多数中成药都能够合理应用于儿童,不适用儿童的中成药数量较少,但临床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成药管理工作,按照儿童用药特征做好相应监督管理指导工作,从而保障儿科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中成药;儿科;应用现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153-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中成药的临床研发水平持续提升,同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新剂型与新品种不断出现,很大程度的丰富了临床用药选择空间[1]。但是,因为小儿本身的机体特殊性,疾病方面具备发病急、变化快等特征,儿科治疗时的重要合理性问题更加突出[2]。对此,为了持续提升儿科服务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成药相关出库数据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数据中来源以儿科为主。
1.2 方法
将各个科室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使用药物的具体功能将其划分为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计算所占比例。对中成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年龄限制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用药相关提示进行统计。按照中成药的剂型进行分类,例如片剂、散剂以及颗粒剂,并分析不同剂型占比情况。
2 结果
2.1 中成药类型
在本次研究中总共统计出89种中成药,其中可用于儿童药物有53种,占比60.92%,其他药物均属于成年人与儿童混合使用的中成药,其中有24种中成药对儿童使用剂量有明确规定,并且只有3种药物提供了具体的用法用量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无明确剂量用法规定。
2.2 剂型分类情况
中成藥剂型当中大多数都能够适用于儿童,其主要是以合剂、颗粒、糖浆为主,不适用于婴幼儿的中成药物主要是以片剂、胶囊为主,其主要是针对肝胆性疾病,具体情况见表1。
2.3 作用类型
借助对医院库存药物的类型、作用类型进行鉴别分析,并以儿童专科医院、临床上所使用的中成药分析,大多数都属于针对儿童病症药物,不符合儿童用药的占比数据并不高。清热解毒、去痰止咳以及补益药物占比较高,分别为18.87%、18.87%、15.09%。具体数据见表2。
3 结论
中成药属于儿科用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类型,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中成药属于建立在我国中医药基础上的一种治疗药物,其具备调理体质、保健以及协调内脏机理等作用,相对于西药中胶囊、抗生素等药物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3]。因为儿童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在体制以及内脏
器官方面的功能与成年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再加上药物吸收快、排泄快以及新陈代谢快等特征,对于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敏感性较强,这也促使幼儿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更有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4]。对此,在临床中有必要强化儿童用药的合理管理,尤其是在用法与用量方面的管理需要持续性提升。中成药属于我国当代医疗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不同的中成药在药物成分当中并不相同,例如含有大苦、大热、大寒等药物,在临床中应当尽可能少用或小剂量使用。如果涉及到健脾益气、补气补血以及消食化滞的药物,临床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剂量[5]。
在本次研究中虽然儿科中成药使用情况比较理想,可用于儿童的中成药数量也比较多,但是仍然需要持续性的强化儿科用药管理工作,明确儿童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性风险问题,尽可能控制临床医疗的风险。医院可以按照《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等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同时按照医院的具体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的用药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6]。因为中成药大多数都存在说明书表述不全的问题,所以儿科中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只有3种药物提供了具体的用法用量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无明确剂量用法规定”也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对此,今后需要适当强化处方超说明用药的现象监督管理,对部分普遍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提交给药事管理部门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等进行综合性讨论研究,明确具体的用药合理性与规范性问题。对于新生儿、婴儿等人群需要注重合理用药的基础管理,因为人群在药物代谢动力方面的特殊性,发生药物相关不适应证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医生与临床药师需要在用药过程中提高监督管理,在条件允许和特殊患者方面需要做好全面且严密的随访,保障用药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510条用药医嘱中超说明书用药总共756条,占比30.12%,其中每一条超说明书用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统计,超适应人群用药现象占比最高,占比为46.96%,其次为用药剂量。适应人群与用药剂量相对于适应症、用药途径而言占比较高,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医院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仍然比较常见,其中超适应人群、用法用量的问题相对较大,虽然部分超市应人群的用药有相关资料或临床试验的支持,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中需要持续性强化用药的临床观察以及开展必要的随访监督管理,对于超用法现象及时警示杜绝,药师也需要提高自身临床用药干预效益,从而保障儿科用药合理性。
综上所述,中成药临床使用针对性较强,大多数中成药都能够合理应用于儿童,不适用儿童的中成药数量较少,但临床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成药管理工作,按照儿童用药特征做好相应监督管理指导工作,从而保障儿科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杨秀萍,韩杰霞.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制剂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成药,2018,19(10):799-800.
[2]罗毅,郭咸希,雷嘉川,etal.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应用分析[J].中成药,2018,21(15):46-47.
[3]某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13(12):141-141.
[4]陈秀芳,林君容,林在坤.2018年1~4月福州总医院儿科门诊雾化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22(1):105-106.
[5]许盈,韦桂园.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31(05):46-48.
[6]王丽萍,陈杏,彭燕,etal.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14(14):33-33., 百拇医药(陈艳)
【关键词】中成药;儿科;应用现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153-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中成药的临床研发水平持续提升,同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新剂型与新品种不断出现,很大程度的丰富了临床用药选择空间[1]。但是,因为小儿本身的机体特殊性,疾病方面具备发病急、变化快等特征,儿科治疗时的重要合理性问题更加突出[2]。对此,为了持续提升儿科服务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成药相关出库数据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数据中来源以儿科为主。
1.2 方法
将各个科室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使用药物的具体功能将其划分为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计算所占比例。对中成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年龄限制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用药相关提示进行统计。按照中成药的剂型进行分类,例如片剂、散剂以及颗粒剂,并分析不同剂型占比情况。
2 结果
2.1 中成药类型
在本次研究中总共统计出89种中成药,其中可用于儿童药物有53种,占比60.92%,其他药物均属于成年人与儿童混合使用的中成药,其中有24种中成药对儿童使用剂量有明确规定,并且只有3种药物提供了具体的用法用量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无明确剂量用法规定。
2.2 剂型分类情况
中成藥剂型当中大多数都能够适用于儿童,其主要是以合剂、颗粒、糖浆为主,不适用于婴幼儿的中成药物主要是以片剂、胶囊为主,其主要是针对肝胆性疾病,具体情况见表1。
2.3 作用类型
借助对医院库存药物的类型、作用类型进行鉴别分析,并以儿童专科医院、临床上所使用的中成药分析,大多数都属于针对儿童病症药物,不符合儿童用药的占比数据并不高。清热解毒、去痰止咳以及补益药物占比较高,分别为18.87%、18.87%、15.09%。具体数据见表2。
3 结论
中成药属于儿科用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类型,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中成药属于建立在我国中医药基础上的一种治疗药物,其具备调理体质、保健以及协调内脏机理等作用,相对于西药中胶囊、抗生素等药物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3]。因为儿童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在体制以及内脏
器官方面的功能与成年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再加上药物吸收快、排泄快以及新陈代谢快等特征,对于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敏感性较强,这也促使幼儿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更有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4]。对此,在临床中有必要强化儿童用药的合理管理,尤其是在用法与用量方面的管理需要持续性提升。中成药属于我国当代医疗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不同的中成药在药物成分当中并不相同,例如含有大苦、大热、大寒等药物,在临床中应当尽可能少用或小剂量使用。如果涉及到健脾益气、补气补血以及消食化滞的药物,临床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剂量[5]。
在本次研究中虽然儿科中成药使用情况比较理想,可用于儿童的中成药数量也比较多,但是仍然需要持续性的强化儿科用药管理工作,明确儿童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性风险问题,尽可能控制临床医疗的风险。医院可以按照《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等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同时按照医院的具体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的用药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6]。因为中成药大多数都存在说明书表述不全的问题,所以儿科中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只有3种药物提供了具体的用法用量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无明确剂量用法规定”也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对此,今后需要适当强化处方超说明用药的现象监督管理,对部分普遍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提交给药事管理部门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等进行综合性讨论研究,明确具体的用药合理性与规范性问题。对于新生儿、婴儿等人群需要注重合理用药的基础管理,因为人群在药物代谢动力方面的特殊性,发生药物相关不适应证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医生与临床药师需要在用药过程中提高监督管理,在条件允许和特殊患者方面需要做好全面且严密的随访,保障用药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510条用药医嘱中超说明书用药总共756条,占比30.12%,其中每一条超说明书用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统计,超适应人群用药现象占比最高,占比为46.96%,其次为用药剂量。适应人群与用药剂量相对于适应症、用药途径而言占比较高,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医院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仍然比较常见,其中超适应人群、用法用量的问题相对较大,虽然部分超市应人群的用药有相关资料或临床试验的支持,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中需要持续性强化用药的临床观察以及开展必要的随访监督管理,对于超用法现象及时警示杜绝,药师也需要提高自身临床用药干预效益,从而保障儿科用药合理性。
综上所述,中成药临床使用针对性较强,大多数中成药都能够合理应用于儿童,不适用儿童的中成药数量较少,但临床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成药管理工作,按照儿童用药特征做好相应监督管理指导工作,从而保障儿科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杨秀萍,韩杰霞.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制剂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成药,2018,19(10):799-800.
[2]罗毅,郭咸希,雷嘉川,etal.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应用分析[J].中成药,2018,21(15):46-47.
[3]某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13(12):141-141.
[4]陈秀芳,林君容,林在坤.2018年1~4月福州总医院儿科门诊雾化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22(1):105-106.
[5]许盈,韦桂园.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31(05):46-48.
[6]王丽萍,陈杏,彭燕,etal.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14(14):33-33., 百拇医药(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