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366028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是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010-01

    外周血管疾病在我国主要指闭塞性动脉硬化、大动脉炎和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是日常疾病中的一种。大部分情况下,外周血管病发病率比较高,并且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整体效果受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医生Dotter 和Judkins 首次采用不开刀的方式进行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但是直到七十年代,该项技术才逐渐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方式逐渐成熟和完善,应用范畴也得到了扩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1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是什么?

    介入治疗作为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血管内介入,另一个是非血管介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介入治疗成为了和外科及内科并进的三大主要学科。所谓的介入治疗也就是指,通过应用影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透视机等引导下,经皮穿刺,在穿刺针、导管等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实现对疾病微创性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
, http://www.100md.com
    现阶段,我国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应用比较普遍。介入治疗自身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创伤小、定位精准等特点。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式应用范畴由之前的肢体动脉逐渐延伸到大动脉以及静脉,甚至可以对全身所有血管进行介入治疗。现阶段,治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由髂、股动脉、肾动脉和下腔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范围主要是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扩张及血管畸形三大类疾病。

    2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方法

    现阶段,外周血管疾病采用的介入方式一般是以球囊血管成形术或者血管支架置入术为主。其中,球囊血管成形术适合应用在中等大小或者大血管受到局限的血管疾病中,其次可以应用于多发、分散的短段狭窄和闭塞。如果为长段狭窄或闭塞、小血管病变、溃疡性狭窄或已有钙化的狭窄以及闭塞病变等外周血管疾病,不可采用PTA治疗方式。

    血管支架则是指,在出现管腔球囊扩张现象的情况下,在病变位置植入支架,以支持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减少血管弹性收缩和再塑形现象出现,保证血管内部血液流通的順畅性。也有具备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此外,动静脉血栓产生可行介入导管血栓清除术和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风险小、并发症少、病人耐受性强、疗效好等优点。在动脉瘤治疗过程中,采用覆膜支架隔绝动脉瘤治疗方式实现局部腔内血管成形术,有效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现象出现。
, 百拇医药
    在介入放射学发展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由之前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逐渐发展成动态血管成形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并获取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基因治疗和支架置入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有效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狭窄率为30%)的方法。血管内放疗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将在21世纪继续进行。

    由此可以得知,随着介入设备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治疗应用范围逐渐扩充,并且,介入治疗方式的道路优化完善,在外周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方式起到的作用逐渐显著。

    3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展望

    结合当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式中,球囊导管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依旧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并且在发展上有着良好前景。该方式可以实现复合化及生物——药物化,并且操作比较简单。临床应用通常是根据血管结构情况和其对介入治疗反应机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结构血管、不同病变性质和个体差异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其中,生物-药物化的囊-支架 、放射性的球囊-支架将得到全面探究和广泛应用,从治疗结果上能够充分展现出个体化和智能化特点。
, http://www.100md.com
    以血管内放射治疗为例,血管内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将过度增生中平滑肌细胞消灭,并在预防和治疗介入以后实现再狭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临床重点探究和分析的课题在于:放射治疗剂量的控制。针对不同血管来说,在放射治疗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吗,并且应用的药物剂量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让放射治疗方式更加合理和规范,在放射源选择过程中,如选择β射线, 还是γ射线?;血管内放射治疗设施和治疗方式的探究,如放射源导管、放射性支架、放射性球囊的研发和应用。血管内放射治疗均是实现预防再狭窄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让再狭窄将降低10%左右。但是,远期再狭窄和产生的“包糖纸”现象将无法全面处理。

    “人类健康事业”作为二十一世纪重点探究的工程,预防医学将其放置在首要位置。“医生”含义也会随之时代发展变化。医生将由治“已病”转换成治“未病”。到那个时候,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将逐渐降低,上述介入治疗方式也成为一种多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百拇医药(江洋)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