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411144
围绝经期与妇科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54-02

    围绝经期是从出现和绝经相关的内分泌、临床特征以及生物学特征开始,到最后一次月经以后的1年时间。绝经年龄早晚和卵巢储备功能、营养、消耗量以及地区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国城镇妇女的绝经年龄平均为49.3岁,农村妇女的绝经年龄平均为47.5岁。除了身体以及月经的改变以外,还会存在相对特殊的血管收缩症状,包括了盗汗、热潮红、心悸、体虚以及眩晕等。75%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热潮红,更年期以后该比例降低到60%。手术导致的绝经通常在第一年有90%的患者会出现热潮红。热潮红一般维持4-10分钟,也可能会维持很短的几秒钟时间。可是间隔的时间相对较短。热潮红会导致失眠,长期下去会抑郁。

    围绝经期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了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精神症状、心血管症状、尿生殖道症状以及皮肤毛色改变等。
, 百拇医药
    1 月经改变

    月经改变同行是围绝经期的首个临床表现。如果月经周期不夠规律,经前阴道流血不净,或者是长期闭经以后存在阴道流血,量多如注,或者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降低。还有的妇女四十岁后出现闭经,然后直接进入到绝经后期。围绝经期的月经改变多数原因在于卵巢功能改变,而并非是因为肿瘤所导致的。可是如果绝经和性交以后出血,或许存在某种病变,所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判定是否是器质性病变的方法是立刻将其送到医院检查,不要得到血干净以后再处理,如果做诊断性刮宫,需要将刮出物送到病理检查。

    2 阵发性潮热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以后主要症状就是阵发性潮热,这是一种特征性症状。经常出现在绝经期之前1-2年的时间,可是如果发生在绝经以后,通常会保持1-2年以后就自然消失,也有妇女会保持5年以上的时间。表现在胸部以及头部皮肤突然间发红,并且出现全身性的烘热感,症状消失的时候有半数妇女会大量出汗,然后畏寒发抖。还有的妇女会畏冷,没有潮热的症状。潮热持续的时间通常为数秒至数分钟,发作的频率也不同,黄昏和夜晚发病率最高,还有的表现为晨起烘热出汗。严重的患者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缺少睡眠会使人产生劳累以及疲倦感。除此之外,潮热在精神紧张,受到压力、室温以及活动增多等外界刺激的时候也会发作。
, 百拇医药
    3 精神神经症状

    主要表现为多疑、忧郁以及焦虑,多为首次发病,并且伴随有性功能的持续衰退。多数体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兴奋型,比如容易激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神经质症状,还有一种是抑郁型,比如内心不安、烦躁焦虑、记忆力衰退、行动迟缓以及缺乏自信等,严重的患者会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冷淡感,对于工作以及生活丧失兴趣,并最终演变为严重抑郁症。

    4 心血管症状

    15.2%的妇女会产生轻度的高血压,主要特征是收缩压不断升高,舒张压不高,通常是阵发性发作,血压容易出现波动,有的时候正常,有的时候异常。还有28.9%的妇女会出现假性心绞痛,主要体现在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急、心悸,心电图存在ST段降低。

    5 尿生殖道改变

    尿生殖道改变通常体现在阴道灼热感、干涩,性交通,外阴瘙痒;尿急、尿频的膀胱过渡活动症,伴有尿痛的尿路反复感染;阴道前后壁膨出伴有尿潴留,排便不畅。
, http://www.100md.com
    6 肥胖和体型改变

    围绝经期开始阶段肥胖者占有15%,脂肪会呈现出不对称的堆积,主要在臀部与下腹部。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半数还会伴有高血压。作为万病之源,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胆囊炎、冠心病以及子宫癌等疾病。

    上述症状并非一定会发生在所有妇女的身上,即便是发生,不同妇女的症状表现以及轻重程度也会存在差异,除了10-15%的妇女会表现为严重症状,并对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影响,需要治疗以外,更多的妇女会通过增加绝经期知识、自我调节以及适度的保健服务,顺利的度过该阶段。

    医学上主要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既能够配合孕激素周期性的使用,也能够连续使用,需要医生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年龄选择不同激素药物。当前医学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存在治疗的窗口期,在60岁前,甚至在45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激素治疗,这对于患者有利。如果在60、70岁以后在开始激素治疗,冠心病的发病率会显著提升,所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开始发生扭转。发达国家通常围绝经期女性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比例能够达到40%,我国仅有2%。, 百拇医药(胡丹)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