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在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在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II、III、IV、V期各3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根据中医证型将各期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ALB水平的差异。结果:I期、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的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V期患者具有明显差,(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在中晚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的患者中会出现差异,可以成为辨证分型的依据。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证型;2型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2.15-02
, 百拇医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后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中医没有糖尿病肾病这一病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于“肾消”、“水肿”、“关格”等疾病的范畴,进而分为不同证型进行治疗[2]。但是部分患者临床分型并不明确,中医辩证分型和用药均有困难,因此寻找可靠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就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尿微量白蛋白是在人体尿中出现的微量白蛋白,是人体肾脏异常的重要标志物。为了观察尿微量白蛋白(ALB)在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II、III、IV、V期各30例进行临床研究。I期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2.33±529)岁,II期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6518±544)岁,III期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6371±580)岁,IV期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6054±527)岁,V期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1.2.3±504)岁,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根据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KDOQI)即提出慢性肾脏病定义及分期标准,肾小球滤过率(GFR)≥90 ml/min为I期,60-89为II期,30-59为III期,15-29为IV期,<15为V期。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ALB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设备为西门子BNII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盒,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2.2分析指标
根据中医证型将各期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ALB水平的差异。
分型依据: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痰湿郁热、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4个证型。
, http://www.100md.com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數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期、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的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V期患者具有明显差,(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中医临床课题,只有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全面认识,才能够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欲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将该病分为痰湿郁热、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4个证型[3]。但不同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临床研究较少。
, 百拇医药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疾病诊断的标志物之一。作为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白蛋白因为分子量大通常越过肾小球基膜在尿液中被检测到的浓度极低,但是当肾脏出现冰雹,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尿白蛋白浓度持续性升高,严重患者出现蛋白尿。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I期、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的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考虑是因为在肾病早期,不同证型的患者肾脏损伤情况均不明显,所以ALB虽然出现增多,但各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III、IV、V期患者具有明显差,(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考虑阴阳两虚患者是机体肾阴肾阳相互损伤的最终阶段,因此在ALB水平上也有所表现。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在中晚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的患者中会出现差异,可以成为辨证分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全小根周强,赵林华,田佳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化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1):144—6
[2] 李秀华,李凤乾李获耿建国.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浅述町安徽中医学院学化2010(06):7-9
[3] 丁志珍,陈卫东.糖尿病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化中华全科医学.201.1(02):284-5, 百拇医药(韩玉梅)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证型;2型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2.15-02
, 百拇医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后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中医没有糖尿病肾病这一病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于“肾消”、“水肿”、“关格”等疾病的范畴,进而分为不同证型进行治疗[2]。但是部分患者临床分型并不明确,中医辩证分型和用药均有困难,因此寻找可靠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就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尿微量白蛋白是在人体尿中出现的微量白蛋白,是人体肾脏异常的重要标志物。为了观察尿微量白蛋白(ALB)在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II、III、IV、V期各30例进行临床研究。I期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2.33±529)岁,II期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6518±544)岁,III期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6371±580)岁,IV期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6054±527)岁,V期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1.2.3±504)岁,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根据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KDOQI)即提出慢性肾脏病定义及分期标准,肾小球滤过率(GFR)≥90 ml/min为I期,60-89为II期,30-59为III期,15-29为IV期,<15为V期。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ALB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设备为西门子BNII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盒,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2.2分析指标
根据中医证型将各期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ALB水平的差异。
分型依据: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痰湿郁热、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4个证型。
, http://www.100md.com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數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期、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的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V期患者具有明显差,(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中医临床课题,只有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全面认识,才能够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欲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将该病分为痰湿郁热、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4个证型[3]。但不同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临床研究较少。
, 百拇医药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疾病诊断的标志物之一。作为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白蛋白因为分子量大通常越过肾小球基膜在尿液中被检测到的浓度极低,但是当肾脏出现冰雹,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尿白蛋白浓度持续性升高,严重患者出现蛋白尿。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I期、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的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考虑是因为在肾病早期,不同证型的患者肾脏损伤情况均不明显,所以ALB虽然出现增多,但各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III、IV、V期患者具有明显差,(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考虑阴阳两虚患者是机体肾阴肾阳相互损伤的最终阶段,因此在ALB水平上也有所表现。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在中晚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的患者中会出现差异,可以成为辨证分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全小根周强,赵林华,田佳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化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1):144—6
[2] 李秀华,李凤乾李获耿建国.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浅述町安徽中医学院学化2010(06):7-9
[3] 丁志珍,陈卫东.糖尿病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化中华全科医学.201.1(02):284-5, 百拇医药(韩玉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继发性肾脏疾病 > 糖尿病肾病